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局限,再有学问、再聪明的人,也超越不了自己的时代。P5
2 真正有比较高水平的文学欣赏能力的人,他也一定对人生有很好的欣赏能力和把握能力,因为文学是浓缩的人生。P27
3 一个人如果没有人说他的坏话这是不正常的,因为人与人不一样。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人说好、什么人说不好。一个人是不是有价值的人,是不是圣贤,是不是英雄,就像托尔斯泰说的,“要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P35
4 对金庸的贬损,金庸及金庸小说的“十大罪状”——抄袭、雷同、低俗、暴力、色情、下流、伪善、抠门儿、薄幸、放纵。对此,我们的态度,对也好,错也好,要用材料来说话,要实事求是,永远站在真理的一边。P41
5 李敖批评金庸是“金庸式伪善”——因为金庸很有钱,却信佛,金庸谈了半天侠义,他本人却不“侠义”。——这种批评是否站得住脚?P59
6 评论金庸的误区:a.不读原著;b.以偏概全;c.立场先行;d.标准错乱;e.趋炎附势;f.拾人牙慧,眼界狭窄;g.不懂艺术,拿文学当历史、当现实来评价;h.逻辑混乱。P67
7 文学作品的作者、创作者、叙述者、人称,这一组概念需要分清。P70
8 有的人用一辈子来努力不过是要塑造一个自己的形象,这个塑造可能成功,也未必成功。比如有的人就想让父母知道“我是一个好孩子”,有的人整个后半辈子都在为了让一个人知道“其实我是爱你的”。P77
9 人之所以复杂,我们之所以世世代代要把人研究下去,我们一边活着,一边要研究自己,就在于人是宇宙的第一精华,宇宙的全部复杂秘密都藏在人的身上。P100
10 人往往做好事不落好,弱势群体不见得理解你,而且甚至可能给你带来最大损害和痛苦的就是你帮忙的那个弱势群体。这才是真正的考验,你还要不要继续帮助他们?这个时候一个问题来了,你为什么要帮助他们?P101
11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历史研究经常需要假设。P105
12 不熟悉我的人以为我学问渊博、知识面极广,其实我的方法是,若有需要,立即去学,把“不懂”变作“稍懂”,使得自己从“外行”转为“半内行”。(金庸自述)P106
13 人生快乐从哪里来?有钱就快乐吗?当官就快乐吗?当教授就快乐吗?都不快乐,全是外在的。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才是快乐的基础。您能听懂音乐,能看懂美术作品,看懂绘画,比别人懂一点点,这样就可以了。P109
14 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再去追求无限,如果这个意识很清晰的话,你就是走在成佛的路上。就像鲁迅在他临终前不久,重病的时候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就是佛的语言。P136
15 存在主义揭示了人生的荒谬与荒诞——存在先于本质。假如有人告诉你,你是日本人,你经过了最初的惊愕、不解、愤怒之后,你怎么对待这个事情?P139
16 自由是人生共同的追求,是超越阶级的。自由跟本事没有关系,人只要不觉悟,那些本事反而成了名缰利锁。自由是要通过反抗来获得的,没有反抗,就没有自由。P140
17 喜欢古龙的人一般是对社会很不满的、个人经历有挫折的,或者有点怀才不遇的、还没有成功的。研究武侠的读者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P184 //通过文艺作品,研究背后的受众群,这种逆向的研究方法,确实很有意思。比如肖战的粉丝群有何特点,胡歌的粉丝群有何特点等。
18 金庸笔下的武功成了一种生命的隐喻,他笔下的武功是意象化的,像一个诗歌意象一样;它还是哲理化的,去思考金庸的武功,有利于我们自己认识人生、体验生命。P190 //钱理群老师的武功就是降龙十八掌;严家炎老师的武功就是太祖长拳。
19 功夫就像学问一样,你只有打倒他,你才有给他讲大道理的资格,不然就是他打倒你给你讲道理。P192
20 百花错拳。按照规则做事的人是老实人、是正常人,比这个高的人是熟练地掌握潜规则,再高就是能够破坏潜规则。P194 //规矩的辩证态度。
21 任何人都是有破绽的,而破绽必有原因。苗人凤少年练剑时留下的阴影,导致了“提撩剑白鹤舒翅”这一招的破绽。P202
22 聪明伶俐之人总是思虑繁多,但若资质鲁钝,又弄不清其中千头万绪的诸种变化。当年创拟这套神功的高僧深知世间罕见聪明、淳朴两兼其美的才士……(选自《侠客行》)P207
23 大乘般若经以及龙树的中观之学,都极力破斥烦琐的名相戏论,认为各种知识见解,徒然令修学者心中产生虚妄念头,有碍见道,因此强调“无着”“无住”“无作”“无愿”。邪见固然不可有,正见亦不可有。P209
24 一旦你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掌握着真理的时候,危险已经潜伏在其中了,你已经有杀人的可能,杀害无辜的可能。P209 //为何?
25 你把佛的知识学得滚瓜烂熟之后,你已经离佛很远了,不要以为你离佛更近了,恰恰更远了。P210 //知识也是一种障碍,明心见性,直了成佛。
26 真正的自我批评是不用外力的,是你经常地检讨自己。左右互搏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功夫。P224
27 我是谁?——我们人活着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除去我们外在的身份,“我之所以为我”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是谁。P230
28 黄药师其实就是竹林七贤式的人物,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黄药师是真正代表着知识分子的孤独,这在他的功夫中都能够体现出来。P232
29 独孤求败武学成就的几个层次:第一柄剑是青光闪闪的无名利剑,非常锋利;第二柄剑是紫薇软剑;第三柄剑是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在高手手中,就举重若轻了。第四柄剑是木剑,不滞于物,像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真正的高手超越工具。最高的境界是无剑,“无”胜于“有”。P236 //以无胜有——道家思想。
30 人有的时候是中间才变化的,不是前半生就买下来这个底儿,不要认为一个人坏,就拼命地从他小时候去找依据,说他原来就不是好东西。人长大之后一般变化不会多,但是有人会变,比如在遇到一种巨大的诱惑时,像岳不群,他的变化就是有根据的,这种人是不断追求人生高境界的,他要成为天下第一,这个欲望很难抵御。我们不要仅把他当做一个笑话来看,觉得他离自己很远。我们要把他当成一个象征来看,人生路上可能有很多次诱惑来诱惑你“欲练神功,引刀自宫”,我们要把这八个字当成人生的象征来理解。P242
31 有苦大仇深却没有正确的引导,也可能走上邪路,因为你身体里积累了很多悲愤,因为悲愤你也会“引刀自宫”,也会割掉很多人性中正常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去为了人生中本来没有的东西付出人性中正常的东西。P243
32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雨果)P243
33 不要以为扫地是低贱的,见不得人的,在扫地中有道,在日复一日的一个简单的工作中可能更能接近那个道。P248
34 人为什么要出家?什么是佛法?不是要大家都当和尚,而是让那些不当和尚的普通老百姓过得幸福,这才是当和尚的意义。P252
35 天龙八部里慕容家族复国的正义性、合法性,如何判断?反清复明的正义性如何判断?人民。P258
36 有一种人是像扫地僧那样,通过修炼,去掉种种人间的欲望;有一种是像慕容复这样的,为了一个疯狂的野心,不要友谊,不要爱情,什么都不要。这是两个极端,一个是通过修炼消欲求,一个是为了另一个更大的欲求。P262
37 会学习的人,你随时都在吸取别人的功内力,但是又不损害别人,这就是北冥神功。P265
38 古龙不喜欢生活,所以他经常要把生活写得很刺激,充满了美女、美酒,特别夸张的美好的东西,夸张的享受、夸张的刺激,他特别愿意刻画鲜血。古龙是一个缺少温暖的、缺少爱的人,他真的是一个浪子。而金庸呢,他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是个成功者,不断成功,尽管他的成功也不容易,有过风浪有过挫折,但是这些对他来说都是乐趣,他是这种豪迈的大英雄。所以金庸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可敬,读金庸越读越佩服,说这老爷子太厉害了。而古龙真正让人怜爱。你会发现你们班里什么人喜欢古龙,就是自己有点浪子情结的,不喜欢考试的,其实是惧怕考试的,然后疯狂地咒骂我们的体制不好,其实是自己没本事,这样的人更多的是喜欢古龙。P275
39 作品的倾向性要随着情节的描写自然流露出来。(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P277
40 金庸笔下的爱情深刻伟大,总结为四个“无不有”:无书不有、无主不有、无类不有、无奇不有。P291
41 想谈恋爱,投入进去,却害怕受伤害。恋爱双方,谁投入更早、更多、更深,可能受到的伤害也更大,可是如果不投入,却也无法享受爱情的美好,如何选择?P292
42 婚姻制度的来源。群婚制,对偶婚。婚姻最开始是经济和法律的产物,而非情感——以前的社会,婚姻在爱情的前面,或者说没有“爱情”这个说法。爱不是占有,爱是保护、呵护,爱是怜惜,此乃爱的本质。P293
43 男女不平等社会的一个现象——男的不太喜欢太能干的女性,这是为何?P300
44 金庸小说的一种模式——爱上嫂子——这是为何?爱上嫂子的心理学机制,可能是潜意识想成为大哥。另外,对待这种爱情心理的态度——发乎情,止乎礼。P302
45 爱情的阴阳互补之道——可能更符合爱情的规律——虚心承认,坚决不改。P314
46 男扮女装和女扮男装的心理学机制,强化性别特征。P315
47 死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不要贪生怕死。P332
48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庸小说里面的一种模式,好女孩死心塌地喜欢坏男人——穆念慈喜欢杨康;马春花喜欢复康安等等。爱情到底是什么东西?P333
49 爱情的本质//美和匹配//形象美和形态美,形象、气质、理想抱负……P349
50 夫妻吵架是必需品?不吵架的夫妻是假夫妻?问题:吵架在夫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P352
51 讲课最根本的技巧——心里装着人民。P366
52 圣贤 vs 英雄,圣贤的人生境界高于英雄,为什么?那么,圣贤也是英雄?P370
53 “不平则鸣”,一个好的社会如何评判?每一个人都能安居乐业,心里没有“不平”。P373
54 人权 vs 主权。美国提出的口号——人权大于主权——极具迷惑性。就像苏联解体时的口号——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大于苏联人民的利益。美国凭借这句口号,干涉他国内政,其本质是一种流氓行径。P398
55 “反清复明”的正义性?不成功的原因,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清朝皇帝 vs 明朝皇帝。本质是人民。P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