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可量化的方法将用户需求转换成产品功能集。
一、产品功能评估
评估一个产品功能时使用什么标准才合适,取决于我们的目标。从性价比和功能回报的角度来衡量。
功能价值
从功能价值角度看,功能的受众用户范围、使用频率和不可替代性都是需要考虑的点。其次,产品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验证阶段注重强度;拉新阶段注重广度;激活阶段注重频度。
- 强度 = 不可替代性 x ( 紧急程度 + 持续时间)
- 广度 = 潜在用户数 x 单用户价值
- 频度 = 需求频次 x 单次价值
功能成本
评估成本时可以根据资源容量估计功能的开发量。有技术背景或者对团队能力了解的产品经理可以自己评估,或者让技术团队参与评估。
- 成本 = 人力 + 时间 + 金钱( + 风险)
- 性价比 = 价值 / 成本
功能类别
单纯衡量功能的性价比则欠缺了用户与功能关系的思考。KANO模型将功能实现度与用户满意度联系起来,划分出五类功能特点。需求的类别会随着时间变化。符合底层需求的魅力型需求会逐渐变为基本型需求,伪需求会逐渐变成无差别需求。反向型需求因人而异,需要分析多方用户的利益和矛盾来权衡调整。
- 基础型需求: 理所因当
- 魅力型需求: 锦上添花
- 期望型需求: 多多益善
- 反向型需求: 权衡矛盾
- 无差异需求: 不做也罢
二、功能打包
评估完功能的后,我们需要打包变成下一个版本的开发目标。在需求采集时遵循着“尽可能多”,这一步则遵循“尽可能少”。少并不意味着不作为,而是放大最有价值的,放弃低价值或无价值的。具体操作可以遵循一些原则。
- 基础功能必做;
- 少量魅力功能;
- 做高性价比的期待功能;
- 低成本验证出无差别功能;
- 权衡各方利益后再决定是否做反向功能。
引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