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五月,和友人相约去柬埔寨,是一颗种子发芽结果的过程。这颗种子,最早是被蒋勋的那本《吴哥之美》种在心里的。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14次游历吴哥,写就《吴哥之美》。这本书更像是文字上对吴哥建筑美学的一种再创造,是个人情感的升华,读起来非常优美,赏心悦目。
如果说旅途中有一本书可以阅读,可以反省,可以思考,对我是无比快乐的事。我选择带着蒋勋的《吴哥之美》,同游吴哥。从「一条生命源源不绝的大河」谈起,引领着我观看吴哥遗迹与吴哥王朝的艺术之美。
书的封面上印有:我总觉得吴哥城像一部佛经,经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生死起灭间诵读传唱,等待个人领悟。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极致。
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受战争病疫的无情吞噬,在热带丛林里面最终湮没成一片废墟,而今,文明重现。
吴哥之美,随手拍处处是美景,就这样子慢慢虚度一天的时光儿…
看对面画框中,似乎和我们姿态相同的人
或者,也就什么都不看
角角落落都藏着一首
卞之琳的《断章》
所谓大小吴哥,大,指的是城,小,指的是庙。大城之中,可见高棉的微笑,而小吴哥的造型已被印在国旗之上。
在小吴哥的“天堂”有五座高耸的尖塔,不用说,这必然是须弥山的象征。这形态完美的群塔造型,成为柬埔寨的标志出现在国旗上,可见小吴哥在柬埔寨人民心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蒋勋老师说:“过去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文明所在,埃及、希腊、印度、中国,但没有一个地方像吴哥窟,使我陷在一种茫然中,好像触碰到内在最本质的生命底层,美的震撼竟然变成一种心痛,美竟成了不忍。”
有人说,吴哥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
没有去过的,和被它美到的
与其说,有幸去过
不如说,有幸被美到过
那种被震撼的美,永生难忘
岁月真是一个好东西,几十年的时光雕刻出一个人的气质,是为了让你在第一面就感受得到。而千年的岁月,铸就的千年风华是能让你扑面就能感受得到,站在那儿,忍不住,就会眼眶湿润,关乎断壁与残垣。
没有巴肯山的高度,或许我看不到吴哥王朝原来是我静坐时短短的一个梦。我是落日里发呆的一头石狮,看到夜色四合,看到繁华匆匆逝去,不发一语。
——《吴哥之美》 蒋勋
这场景一定在梦里发生过……身上的美衣是央金拉姆老师从尼泊尔带回。穿上她行走吴哥,仿佛在时空隧道中穿梭……
村上春树所说的:人是在一瞬间老掉的。当你意识到什么是青春的时候,你的青春已经过去了。
坚持追随自己内心,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生命没有衰老,用心感受每天的惊喜。
那条路
我们仍然要像来时一样,一个人走
如果你觉得,怀揣了更多勇气,或是慈悲
那么,不是佛陀给你的。
是你的内心,原本就有。
高棉的微笑,柬埔寨暹粒(siem reap),吴哥城(Angkor Thom)里面的巴戎寺(Bayon)中,有49座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个个面带笑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就位于巴戎寺的顶层,共54座宝塔,每座宝塔四个面,每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一共216个不同的高棉微笑。
当一切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莲花,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爱恨,超越生死,通过漫长岁月,把笑容传递给后世。
我想若你觉得,佛在微笑,大抵,是你内心存有慈悲。倘若留存慈悲,即使与吴哥终有一别,但天涯海角,佛,都在微笑。
旅行是让人变得更为豁达的生活方式,而有时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创造另外一种形式的旅行。
人潮汹涌的陌生地,和无数人擦身而过,却因为金边友人的盛情接待倍感温暖……
生活的美好就是走走停停,发会小呆。午后的金边炎热偶有阵雨,看完博物馆、皇宫,接下来逛逛集市、菜场,恍然记起一句话:“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思念。”
夜晚的泳池边,微风习习,想起顾城的文:我到了新西兰一个小岛上,把身体交给了劳动。四年之后,有一天,我忽然看见黑色的鸟停在月亮里,树上的花早就开了,红花已经落了满地。这时候我才感到我从文化中间、文字中间走了出来。万物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你的心里,一阵风吹过,鸟就开始叫了,树就开始响了。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在你生命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
我说这是此次旅行中最喜欢的剪影,在我眼中这是个泛着诗性光晕的瞬间,个人化的视角是无可取代的……
一瞬间,我就想到了一句话:仿佛有了铠甲,竟也有了软肋…
我想记得,夏日午后的暴雨,雨的形状;我想记得,黄昏的光,光里的灰尘在飞扬。
只有在吴哥,你会发现
曾经那些在照片里看过的风景
身临其境才能深刻体会
只有在吴哥,你会发现
废墟在左的意思是,天堂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