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气
候
特
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
蜇
雷
鸣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民
间
习
俗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惊蛰民间习俗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抒发内心不忿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节
日
文
化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惊蛰
诗画/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
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
丰收有望看春耕。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图片文字:网络
编辑: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