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前年接了一个新班级之后,我就开始使用部编版教材来上课了。我发现,部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说话、写话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城镇的孩子来说,可能算不上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以前使用人教版教材时,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对语文科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在一个班级中,爱学语文的孩子占了大多数。因为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字词句段的训练 ,考试难度不大,几乎围绕课本内容来出题,阅读理解也比较简单,作文也是平时训练过的,所以,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地考出优秀等级的成绩。
可是,自从用了部编版教材,我发现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不爱学语文,尤其害怕上口语交际和作文课,连简单的小练笔也提不起兴趣。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部编版教材,不但课文内容改变了,训练的要求改变了,连考试方式也改了。考试的题目,围绕课本内容的基础题比较少,阅读理解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作文不一定是书里训练过的。这种考试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较高的要求。可是,农村的孩子,有几个爱看课外书的呢?考试成绩差,自然就不爱学语文了。
令人不解的是,不仅仅是我所教班级的孩子不爱学语文了,其他班级的语文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去年春季期,市里进行了全市四年级的抽考,全市语文科平均分只有60分,我班的成绩处于中等偏上一点的水平。可见,大部分的孩子,语文成绩都不理想。
该怎样改变孩子不爱学语文的困境呢?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两年,也按自己的想法实践了两年,但效果不太令人满意,那几个数学有八九十分的孩子,语文只能勉强及格。他们对学语文,依然没有任何的兴趣。
在《认知天性》一书中,作者对教师提出了一些学习策略,今天,我要学习的,是如何在课堂上创造合意困难。
什么是合意困难呢?就是合乎心意的困难、适度的困难,是学习者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一般指在学习中设置一些”有益”困难,增加合理的难度,能让学习效果更佳、更持久。
在教学中创造合意困难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认为,在教学中经常利用一些小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可以干扰遗忘过程。但这些小测验必须是学生和教师都能接受的:
首先,如果学生知道小测验是定期进行的,而且对自己的成绩没有太多的影响,他们是愿意接受小测验的。
其次,如果教师觉得小测验简单易行,而且不会出现浮于形式的情况,教师也会接受小测验。
这些小测验,就是在教学中给教师和学生创造的合意困难。
我终于明白,用了部编教材后,农村的小学生为什么那么怕学语文了:给他们测试的内容太难了,少得可怜的阅读量,孩子根本无法完成那些难以理解的题目。
怎样创造这种能让学习效果更准确、更持久的小测验呢?
作者有以下的建议:
1.打造结合检索练习( 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生成( 下次我怎么做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和细化(用自己的话把新知识和已知知识联系起来)的学习工具。
要求学生在未接触答案的时候,先尝试自己解决新问题。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也可以编写一些练习,让学生反思之前的课程 ,并将这些资料同其他知识或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还可以提供一些练习,让学生自己撰写短文,总结近期课本中所涉及资料的核心概念。
现在,我们用的练习,都是教育局统一征订的,难道比较大,大部分孩子在做练习的时候,想都不想,直接翻答案。要是老师把答案撕了,孩子就只做最简单的题目,难一点的,瞄一眼,就空在那里了。
看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得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准备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练习,让他们学有所成,才能增强学语文的自信心。
2.给小测验和模拟测验打分,和学分挂钩,但权重不要太高。
这点更适合大学生的教育。小学生没有学分可讲,期中、期末两次大考,出题者不是一线的任课教师。那些考题,语文科难得离谱,数学科易得出奇。所以,孩子愿意学数学,却懒得学语文了。
不过,如果我学会了在每节课中,设计合意困难的练习,给孩子打上合理的分值,并适当给予一些小奖励,估计孩子们也会十分高兴,并且慢慢爱上学语文吧。
3.设计的小测验和习题要涉及本学期早先讲解的概念和知识,保证检索练习的持续,让学习成为一个积累的过程。
这就是我要迫切学会的东西了。我可以根据上级统一征订的那套难度较大的练习,进行合理的增减;也可以自己根据所讲内容设计合理的测验练习题,保证大部分孩子学有所获。
4.在课堂上进行间隔练习、穿插练习,让课题与问题多样化,让学生经常“换档“,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新资料与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这种训练,我是很少进行的。我一直以来都是以集中练习为主,就连我们镇中心校的辅导员,也让我们把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每一类都要进行集中的练习,一直练到滚瓜烂熟为止。
按照本书作者的说法,集中练习的效果并不好,简直是浪费时间。而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否真的如此呢?我得亲自实践过,才能下结论。
5.让学生理解整合合意困难与授课内容的方法和用意,还要告诉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可能产生的挫折和困难,解释清楚这种方法为什么值得坚持。
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其实要比原来的人教版更好,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有更高、更合理的要求。
之所以出现学生不适应、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的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大部分任课教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在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
其次是所用的练习和测试的资料都是上级统一征订的,难度超标。
再者,大部分的小学教师,没有出题的能力,也很难有出题的能力。统一征订的资料,你必须用好,否则有你挨批的份。
最后,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很低,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认为看那些闲书没有用,考试又不从课外书里出题,把课本里的内容学好,就可以了。这种观念要转变过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像我的班级,在班群里、在家长会上,我反复跟家长强调,要想让孩子学好语文,一定要多看课外书,建议家长根据老师提供的书单,为孩子购买课外书。但是,愿意买课外书给孩子看的家长,实在是寥寥无几。
畏难心理,大人都有,更何况小孩子了。看了书中作者给教师提供的几个策略,我明白了,不是农村的小学生不想学好语文,而是教师没有学会使用合意的困难,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教师的身上。
看来,我真的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