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儿。“这件事儿,应该这样这样···如果不这样会怎样怎样!”。给出建议的人总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很中肯,要是你不听,他会觉得你是个不识抬举的人。
但是试问一句,别人为什么要听你的意见呢?
很简单,大部分人的想法就是,“因为我说的对呀!”,anyway,问题说到这里,核心问题就出来了,对与不对的标准又是啥?所谓对不对也可以翻译成正确与否了,正确与否的标准又是啥呢?正确是符合事实、规律或某种公认的标准。可是只要人心在,正确与否的标准就会因人而异。有道是,“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特雷”,你觉得天经地义的事实,可在某个人看来只是可有可无的事儿而已。
说到这儿,你会觉得我现在说的话题跟我的题目好像没有半毛钱关系,现在是时候把话题撤回来了。若是够细心,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好心人给你的建议都不是事实层面,却是情感层面的。怎么讲?对此好有一比。天是蓝色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所以在这一点上好心人也不会给出他的宝贵意见,因为别人又不瞎,哪能不知道天是蓝色的呢!于是乎,好心人的意见只能更多的倾向于情感层面了。
“你怎么跟这么一个人好呢?说句话你别生气,那人其实很烂的!”好心人苦口婆心的给出建议,结果换来一句,“我觉的他挺好,我愿意!”。好心人先生,有时候不是人家不知道那个人烂,或许人家就是好烂烂的那一口呢?对象好不好更多的是当事者自己的心理体验,外人是很难说清楚,即便外人看到了当事人对象不好的一面,外人的说辞对于当事人看清对象的面目没有任何的帮助。当然,对当事人是否能发现其对象的好坏,这个问题还是交给时间的好,只要时间稍微长点,是狐狸都会漏出尾巴,当事人也会月朗风清的看破放下。除此之外,外人都没必要嘚吧嘚。
“那个工作不好!这个工作好···你要选择这个!”很多人会很用心的给别人提意见道。我是不会提这些意见的。工作好不好,对方干干就知道,要是工作不好,他会主动自己调整,用不着别人为他过分惋惜。最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言语接济不了人家,却还是苦口婆心、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最终换来一句,“这好像是我的事儿吧!”。
老实说,能做到“入则鸣,不入则止”的人还真没有几个。眼看别人对自己的劝说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你还是不依不饶的要把他的思想拿下,结果双方闹得不欢而散。“入则鸣,不入则止”的意思是说,要是别人采纳你的意见,你就多说两句,要是人家不以为然,赶紧闭嘴,别叨叨。反思来看,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实在太少了。大家在这一点上还真有点儒家“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何必呢?
我是属于作死节奏的那类人。我不会听任何人的话,除非你能同理心的看到我的处境,否则我会很直接的来一句,“劳您驾,咱们聊聊文学好么?”,能把你呕死。每个人想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原因,令人遗憾的是其中的原因也只有自己知道了。既然原因只有自己知道,那我何必要听别人的意见。一来别人不知道你的处境和情感需求,说了也是白说;二来别人要是不善于表达,还会让你窝一肚子的火。那咋办?还是我前面那句话,只要看别人跟你念起经了,“我们聊文学!”、“我们谈理想!”,如此这般打发了他,要是人家还不死心,我去!那你只能平和的给他说自己很反感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