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奶奶叫姜淑梅,出生于1937年,历经战乱、饥荒年代,是一位有故事又会讲故事的奶奶。
许多老人都会讲自己过去的经历,能记录下来的极少,大多数老人不识字,姜淑梅奶奶能识几个字却不会写。她的女儿艾苓是一位作家,作家家里最不缺的就是书。姜奶奶看的第一本书是《一千零一夜》。不认识的字就蒙,蒙不出来就去问女儿,一本书看完,认了不少字。
姜奶奶看了不少作家的书,莫言的书看了三本半:《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红高粱》看了一半。看完姜奶奶对艾苓说,这个我也能写。她特别喜欢作家乔叶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故事发生地在河南,跟山东的风俗差不多,老家的事情,姜奶奶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她想讲故事,但是她没想到她居然能出书。
写作被公认是有规律可循的。市场上,教写作的书不少,学写作的人更多,出书的人是少数,书写得好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我不否认写作是需要天赋的,比天赋更重要的是用心和努力,姜奶奶就是有心人。
姜奶奶写作的方法,来自于女儿和朋友关于写作的闲聊:“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废话少说,要讲就讲人家不知道一的事。”她写的故事,就是我们不知道的。
六十岁学写字,七十六岁开始出书,《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的女人》、《俺男人》。我看的是姜奶奶的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
《乱时候,穷时候》是非虚构故事。书中分了三部分,乱时候讲的是战乱时期,姜奶奶所见所闻的故事,穷时候是姜奶奶自己的人生经历,家里人写的是自己家族的故事。
“现实生活远比小说更残酷,更荒谬”,写小说的人,都知道素材来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姜奶奶的故事未经加工,原汁原味,用乡间俚语、白话文、淡淡的语气,赤裸裸地讲述一个个悲惨、愚昧、荒诞不经的故事,并且不作任何评论。特别是女性的命运,令人揪心。
结婚登记要抛头露面,大妮儿居然因此上吊自杀;新媳妇脚大踩死两只鸭仔,羞愧而死;寡妇有了相好的,被捉到要开批斗会,抛下两孩子自杀身亡;儿媳妇嫁妆少了,被公公活活勒死;寡居嫂子被两个小叔子强奸致死;女人须裹脚、男人可纳妾等等。
很可笑,很愚昧,很无知,很气愤,不可理喻,对不对?那个时候,女子名节比命重要,逆来顺受被视为一种美德。也有反抗的,比如哑巴的媳妇,比如王家大妗子,毕竟是少数。
我的父母是姜奶奶的同辈人。我父亲出生于1932年,逃荒、讨米、躲壮丁,但是他不愿意回忆过去,他的故事,我知之甚少。我母亲比姜奶奶小三岁,同样经历过战乱、饥饿年代,她爱讲过去的故事。有的读者觉得姜奶奶的故事太残酷,其实是现实生活更残酷。
我母亲住的村子,是浮夸风的重灾区。据我母亲讲,最先饿死的是善良人、老实人、老弱病残者。偷青才能活命,不偷饿死活该。有的人将猫用笼子装了,浸到水里淹死,剥皮吃掉。青黄不接时节,草皮铲光了,树皮扒光了,只得寻找难以下咽的刺儿菜、观音土活命。
有的人家重男轻女。产妇床前备一只装满水的尿桶,是女婴就将孩子头朝下,往水桶里一丢。
计划经济时代,邻家媳妇,头胎生了大儿子,大儿子两岁时又生了小儿子。她将小儿子压在棉被下面,让大儿子坐在被子上,给他一碗炒蚕豆吃。蚕豆吃完了,小儿子也捂死了,偷偷地埋在自家后院里。
家里添人进口,是有东西领的。这媳妇到大队领到粮票、布票、糖票后,才对外放风,孩子没有养活。她自己跑到街上用布票扯了件蓝底白花的棉布,缝了一件罩衣。她一生过得逍遥自在,经常听书看戏,活到八十多岁才死,有两儿子送终。
这都是我母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我们听故事,很多都是传说,赋予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其实“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才是真相。真相也抵挡不住人心向善,善良是生命中的黄金,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
姜奶奶家是地主,又是官宦人家,姜奶奶的娘平素行善积德。父亲姜青车当过区长,给日本人做过秘书,有儿子参加国民党。原本和汉奸、国民党沾得上边的,但是他居然靠着好人缘平安度过了各种运动,由此可见姜青车为乡邻做过不少好事,深得人心。
有人说姜奶奶这本《乱时候,穷时候》写得过于冷血,血淋淋的故事看不到任何感情色彩。有的人质疑这本书的客观性,有的人拷问这本书的意义何在?实话实说,我读完这本书,确实心中堵得慌,压抑得狠。但我心里明白,这些故事,就是那个年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姜奶奶作为女性的角度,和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故事有它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各个阶层。她没有抱怨,没有控诉,不过是告诉我们,那个时候发生过什么事情,她是怎么活过来的,仅此而已。能够活下来,本身就有意义。
抛开故事的内容不说,姜奶奶是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三言两语就将故事交待得清清楚楚,语言直白洗炼,节奏感强,对话生动,场面感强烈。文字像揉面一样有劲道。比如:
第二年,埋死人的地方种了棉花,棉花长得好,长到一人多高,就是不结棉桃。
法立救了二哥的命,毁了自己的一生。有一回俺大哥问:"法立,你的思想坏了吧?"法立说:"俺的肉体坏了,俺的思想没坏。"
守寡早些年,俺那儿去个生人,都在门外问:"家里有人吗?"要是男人不在家,女人就答:"没人。"男人不把女人当人,女人也不把自己当人。
也许,读完姜奶奶的书,你会明白,原来一个成语不用,也可以这样写出好故事。
也许,读完姜奶奶的书,你可以更加理解父辈的不易,善待老人,让他们幸福安度晚年。
也许,读完姜奶奶的书,你会觉得,老去不再变得可怕,做自己喜欢的事,任何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