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以来,产品的V1.00版本都已经构建完毕上线推广,平稳进入快速迭代。但同竞品的结果数据相比,相差甚远。自家产品属于市场后入者,和竞品的入局时间差大概有一年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实现弯道超车或者说如何在有限的市场里分一杯羹确实挺令我焦虑的。这篇文章是这阵关于赶超竞品的思考,同时等待下一版本的结果验证。
对于需求相对明确的竞品争夺,需要对内对外的审视,然后给出现阶段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方案(或者说是产品策略),以下是抽象思路,简单列举。
一、对外就是对标竞品,寻找两个点进行突破。(1.验证点 2.差异点)
1.1什么叫验证点?
验证点指的是竞品已经被市场/用户认可的内容/渠道(已验证的模式,已验证的需求),搭建初步的产品框架时,可以结合已验证的内容,考虑自家产品也做,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入去做。
1.2深入思考——怎么判断这个点被验证?验证点对产品的帮助是什么?怎么转化这个验证点?
2.1什么是差异点?
差异点包括:功能差异点和资源差异点,功能差异点指功能上不同之处,比如网易云有创建歌单、评论的功能,以前别人没有;资源差异点指内容提供上的差异,比如QQ音乐有某些歌曲的版权,其他产品没有(在我的看法里,功能差异点大多转化市场存量用户,资源差异点大多影响市场增量用户)
2.2深入思考——差异点对于产品来说的作用是什么?怎么去落实差异点?
二、对内对产品本身思考两个基本问题。
1.自己的发展路径想好了吗?
刚开始自己一直纠结于如何赶超竞品,自身陷入深深的焦虑,某日发社交动态:“产品规划1.0的时候,竞品已经在更新2.0,如何最小化这种追赶的焦虑情绪”。一个朋友回答“如果你心中有10.0了,不管对不对,至少会心安些,路上再调整。”事后觉得也对,了解市场是必要的,但不能被他的节奏带着走,需要自己内心有产品的发展路径,不一定能顺利抵达,但至少有完整的规划去做一步步的尝试。
2.做好产品的基础上如何触达用户?
追赶竞品的时候,产品常常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在设计上死磕,实际上触达才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没有触达无从验证你所谓的“差异化”受不受到用户的认可。所以除了常规的功能设计,可以多思考在触达用户这件事上有什么是产品可以协助的(功能上如何触达?运营上如何触达?如何配合运营触达?),多听听运营和渠道的声音。
P.S和之前面试我的产品大哥聊天,他说:“创业公司的产品很容易把自己当神,认为最终的结果都与产品强相关甚至是源于产品。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产品改变不了太多,尤其现在差异化几乎只在微小的功能上,反而运营往往决定一个产品的走向。你做的东西到底是“一般”,还是“很好”,还是“完美”,如果没人看到就永远没有用,有的时候没有好的结果不一定是产品的问题,而是联动的环节比如运营发力不足。所以不要把所有压力、责任都放在自己身上,多借力运营和其他协作部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产品经理要把视角放的远一些,把这些事情看做一个项目来打造,而不是一个软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推动,而不是单纯的从设计功能的角度出发。”
这篇文章刚开始写的时候,是在做产品差异化大改版的时候,真正更完这篇文章,我已经提离职了。感觉上,对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小孩有点狠心不负责任了,但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离开。
离职的原因,主要是1.个人发展规划和公司路径重叠度太低,2.自己对做社交还是有很深的执念,总是希望能在这方面做出点什么,正好遇上一个有可能的发挥地,不想错过了。
在做这个决策过程和两个朋友的对话可以摘录下来。
1.和朋友聊到观念上和上级不太一样,朋友说她从前也是,但现在能够接受了,我问原因,她说:“没什么具体的事件,就是明白了,既然我愿意去这个公司说明这老板并不是那么傻,既然不那么傻,他不会不知道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而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说明有更重要的东西,可能只是当时我所处的位置和能力看不到,而当我慢慢往上走看的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些东西也确实慢慢被证实。”她说的这些话,从大局来说确实都对,不过也是这番话,让我想正视,那些东西确实对老板来说更重要,那么什么东西对我来说更重要呢?
2.在和朋友聊到,想放弃目前的产品去尝试新的更喜欢的地带,我们聊到打磨感,他说:“我说要有打磨感的原因是:打磨的过程中因为不断产生心流,更加专注,对趋势看的也会更清晰。被历史选中的几率可能也会增大,最终实现人们说的个人价值。相反,一直在焦虑中老是得不到正反馈的人,也容易迷失在大潮中。所谓错过了历史机遇。”这句话我反复看了很多次,一直问自己选择去新的工作到底是不是因为当前的焦虑而做出逃避,内心拷问再三。嗯,我想用自己打磨能力更强的工具,花更多的时间,去打造有自己标识的产品。
最后,祝福这个产品能够越来越好,尽管能陪它走下去的人不是我,真挚祝福。也感谢团队所有人这几个月来对我的包容,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