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惯性思维都是教我们怎么去做事,却很少思考什么事情不能做。
做什么固然重要,但是做对事比做什么更重要。因为懂得什么不去做,你才能少犯错误,把损失降到最小。
不然,一旦你犯错了,可能是你做对十件事情都没有一件错事来的损失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提倡生活作息规律,加强锻炼,这样没错。也有人去做了,经常锻炼身体,合理膳食,但是此人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酗酒。所以,即使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锻炼身体,都比不上酗酒这个坏毛病来的伤害大。
如果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慢慢把酒戒掉,再加上适当的锻炼,身体就可以轻轻松松达到健康的状态。
那么李嘉诚有什么常胜的秘诀呢?
李嘉诚经商也快要一个世纪的时间了,各行各业起起落落,但是李氏家族,每年都在盈利,从来没有亏损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李嘉诚说,“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我会不停研究每个项目要面对可能发生的坏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所以往往花90%考虑失败。”
因为有时候损失永远要比获得来得快得多。但是如果你懂得了规避风险,即使盈利不大,也不会损失惨重,甚至是满盘皆输。
马云曾说,“很多人MBA毕业以后,很难去做创业者,或者做了创业者很难成功,因为MBA可能教了很多东西是告诉大家别人是怎么成功的,所以看了很多别人怎么成功的案例。而人学了成功的案例之后就会想入非非,认为我也可以这么成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成功有很多的要素,有很多的东西是你没办法学的,比如你刚好碰上一个很好的人,运气很好,或者你刚好碰上一件很好的事,你刚好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而这些运气或者条件,你都不具备。
而你要做的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这些人一定要犯的,只要把这些失败的东西学习好了,自然就懂得如何去规避错误了。
那么除了上面这个方法之外,还有就是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在中国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可以挣钱的机会非常多,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昙花一现。
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总结了中国早期炒股最成功的一批人,除了一两个得到善终,剩下的一半破产,一半进了局子、潜逃在外,甚至干脆被人谋杀。这些人共同的问题都在于不懂得什么事情不能做。
对于一个企业,什么事情不能做呢?
就是不熟悉的,不是自己核心业务的,当然不能做,这是巴菲特的思想精髓。但是很多人不信这个邪,一定要尝试,虽然我们常常鼓励大家尝试新东西,但是并不意味着在没有搞懂之前就盲目地做。
巴菲特和散户们,甚至华尔街基金经理们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散户可以三个月研究10种股票,基金经理们会雇一大堆人一年研究上百种股票。但是巴菲特的团队却是十年只研究为数不多的股票。
但是这样一来,巴菲特反而创下了50年来,年平均回报率22%的记录,而那些研究上百种股票的人,要么破产,要么苦苦支撑着。
因为像投资、营销、管理等更像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活。 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继承性和可叠加性,也就是说总体来看,后面的人学习前人的知识,会比前人做得更好。
而艺术活呢?大部分人学不会,这就如同我们今天没有人敢说钢琴弹得比肖邦或者李斯特好一样。对于艺术的东西,有的人稍微一点拨就学会了,有的人怎么学习也学不会。
所以,那些无论是懂得产品艺术、营销艺术还是管理艺术的人,都是少数。也就是说,每个人只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