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什么,补什么
才华除了天赋,更多是靠长期积累,比如,不同的阅读有不同帮助:
① 养语感:读好诗;
② 出金句:看散文和经典小说;
③ 讲故事:看短篇小说和剧本;
④ 写评论:看民国时期的杂文和评论。
⑤ 增厚度:多读各学科的历史,比如艺术史、哲学史、文学史。【也是建立整体思维框架,避免碎片不成体系的好办法!】
并且,我们要学会“一心三用”:
① 群聊:网友互动、发掘灵感、博文金句
② 读书 :学习知识、锻炼书评、模仿写作
③ 看杂志:能丰富视野、查找素材;能学习排版,培养美感;学习标题文案的提炼、讲故事的办法,等于“用一件事完成3个不同目标”。
2、遇到问题怎么办
遇到问题,先自己搜索、
搜索前,问自己:
① 这个问题有人研究过吗?
② 他的研究最可能去哪里分享?
③ 我用什么关键词最可能搜到?
一定要在某个方向或专业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树,要保证一部分阅读围绕着自己的知识框架树的升级、迭代、进化去展开,关于框架,问自己5个问题:
① 我希望在哪个领域深入研究?
② 我是否有关于这个领域从入门到精通的知识框架?
③ 我从哪里可以获得并学习基础的框架
④ 我应该阅读哪些资料来保持知识框架的升级?
⑤ 我每周投入在主题阅读上的时间要保证有多少?
解决问题以后,建议做笔记输出,毕竟很多问题不是你一个人有疑惑;你明白了然后还能给别人讲明白,那才是真的明白,而且会让你印象深刻,可谓一举两得,对此,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
① 是否定期在某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 是否加入了某些高质量的社群并参与深度讨论?
③ 是否会走入线下活动面对面吸收新思想?
3、联机阅读的误区
利用网络作为工具,而不是成为网络的奴隶,要把从知识的海洋里吸收需要的收到自己的“池子”,而不是溺死其中。
联机写作,要学会联系相关问题,并问自己4个问题:
① 关注了超过5个不同领域的新闻吗?
② 不满足于新闻报道而喜欢看深度评论?
③ 会主动关注观点不一致的网站和个人?
④ 会主动思考不同事件和观点背后的联系与原因?
联机时代,需要长期关注几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参加行业活动,这样慢慢就熟悉了行业的来龙去脉,认识牛人、进入行业核心圈子,接触核心资源:对于跟踪一个行业,问自己3个问题:
① 是否定期关注某个行业的新闻?
② 是否定期阅读某个行业的期刊?
③ 是否定期参加某个行业的会议?
4、缺什么,搜什么
要对不同平台的内容定位有清晰认知,知道在哪有什么。
框架-素材-搜索技能
不同平台的前置文章规则不一样, 要学会比较,争取在每个平台都让自己的文章靠前,学动平台运营规则。
缺素材
① 搜热点:
【i 排版】里的“热点搜索”、历史上的今天、135编辑器运营日历
② 搜名言、金句:
中国诗歌网、诗词名句网、中国诗歌网【起标题可学习】
135编辑器“每日一句”
歌词、音乐评论区高赞
③ 灵感:
随笔网、天天美文网、短美文 |《故事会》、阅读短篇小说 | 小故事、人生屋、故事大全
其他:
① 缺框架:百度思维导图
② 缺观点:知乎关键词,看高赞回答(自己可同意、反对,要有自己的故事、案例、论证;没有观点就去知乎找)
③ 缺数据:报告、论文、图表
④ 缺趣味:电影片段(艺术)
Ps.排版工具、图片网站、表情包(壹伴插件)、配音(闪电配音、讯飞配音)
不要把一个问题变成天赋或情绪问题,应该把它变成一个行动。
5、写作,如何建立共鸣感:
(1)从时代的大变化里写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悟。文章从宏观视角展开,然后切中个人的痛点。这种写法的代表是吴晓波、秦朔。
(2)从身边的小故事里写出情绪缠绕的纠结。文章从微观视角展开,然后代入个人的体验。这种写法的代表是武志红、KnowYourself。
(3)行文风格、素材、配图接地气,潮流通俗说人话,如混子曰。
高手可以在不同的写作风格中自如切换,那是因为他经过了刻意练习,建立了不同的网感,这样才可以切换自己的写作视角,用不同的风格写作。
对于新手而言,重点是研究一种类型的风格,建立自己的阅读习惯,培养自己的写作网感。
6、如何培养网感:
① 广度:定期观察门户网站。
新浪偏时政,搜狐偏娱乐,网易偏品质,腾讯偏生活。把不同的信息串在一起,文章一下子就提高了格局,还可以学习起标题。
② 高度:看书。
特别是自己关心的领域内有深度的专著,或者高质量的论文,这样才能引经据典,写出别人写不出来的权威感。
③ 深度:定期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写作领域的行业媒体。
包括期刊、报纸、行业门户网站,特别是有深度的行业自媒体、行业报道门户网站,通过观察它们如何报道和分析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写作,培养自己写作角度切入的敏锐度。
④温度:
关注并对标一些经常写“爆文”的公众号,体会别人是如何与读者互动、创造认同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