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时候,我家有了VCD。
接着我爸一出门,就会带回几十张碟片。
确定这片子当时流入了我家的客厅。
可能是台湾版的封面实在太昏暗,幼小的我又误读了封面。
造成了对这片子拒之千里之外的恐惧感。
不出意外,印象中碟片的封面是这样的。
▼
作为一个羞涩的、涉世未深的、文化知识匮乏的、在小城市生活的少女对这样的封面解读是什么呢?
吴倩莲一副“老汉,喝汤补补。”
男主一副“嗯,这么多年了,你过得好不好?”
吴倩莲又一副“是啊,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再看到“饮食男女”这种略带情色的词汇以及还没有学会欣赏的黄色(单指画面颜色)画质。
初中的我,毅然决然将碟片放进了【独自偷偷看】的备选框里。
后来,有影评对这个片子介绍说。
这是一部人性、亲情、大家族、李安好牛气的电影。
我就果断弃了。
直到离这电影过去了20多年我才第一次看。
看完之后,我只想说。
感谢在那傻逼+兮兮的年龄里,我没有带着过剩的荷尔蒙糟蹋这部片子。
现在看来虽然没有产生令我湮灭其他观影感受的巨大心理冲击。
但真的好棒,是超脱一贯感觉的棒。
俗套的说一句,“饮食、男女,人之所欲”。
放在20年前我那个智商和阅历肯定是看不懂。
“人活着就为了吃么?”
现在的我在听到这个命题只想回答,
“不为了吃为什么?为拉么?”
话略有点粗燥。
人活着啊!
也许真的逃不过两件事的诱惑,一个是饮食,一个是男女。
我们的欢喜、需求、在乎的、不爽的大概归根结底就是这两个词汇。
电影很精致、许多小的桥段也处理的含蓄又舒缓。甚至小故事的衔接真的是看完之后才被后知后觉品味到。
开篇的爸爸做饭行云流水,配合着BGM又燃又食指大动。
音乐好棒,可是我对音乐者知道的不多,查了一下发现这个电影的音乐作者还做了李安另一部电影的音乐,这个家庭三部曲系列里面的第二部,《喜宴》。那个片子这次一同看完了,有时间下次可以拿出来也讲一讲。
爸爸的菜肴、李老板的画面、还有这个pa‘s kitchen的BGM真的配合相当好。
精彩的表达了中国饭到底多难做的同时,却没有令人心生畏惧,反之还很神往。
这里就不截图了,大家可以直接看视频,毕竟截图了之后缺少了剪接的节奏感。
直到这个画面出现。
李老板很好的控制住了大家的口水不流出来,有的放矢的开始进入主题讲故事了。
单纯如我的人,看完了这片子,回头才发现这里是一条整部戏最关键的线索啊!
▼
为了有良好的观影体验,我关掉了弹幕。
但开头的时候。突然乱入了一个什么。
▼
于是脑内弹幕自动开启了,以致于我一直用很轻松的心情看这片子。
可能李安是特意想调成这种文艺的颜色,但整部片子节奏从开始就挺快的,如果按照看片舒爽度来给节奏剪辑打分的话,5分满分可以打分4分。有1分缺失是有时候幽默的太赤裸裸了,就冷了。
最赤裸裸的幽默莫过于,后段的三姐妹一个个感情有了定局,那段如果放到现实来看应该是挺悲催的,爸爸喜当外公,但导演的节奏处理、人物的表情以及台词真的让我在屏幕前面笑不止。
最小的妹妹一直以来都不太说话,以为是个乖乖牌,没想到一说话也是二姐口吻,“我要宣布。。。”balabala一堆之后重点是,“爸,你当外公了。”爸爸的勺子停在半空中的样子真心有点性格反差啊。
▼
之后最大的姐姐一直以来都自居最懂爸爸,最尽责任,没想到一说话也是二妹口吻,“我要宣布。。。”balabala一堆之后重点是,“爸,我们等不及要去做爱了。”当时还没等到爸爸的惊讶,屏幕前的我已经惊讶的合不拢嘴了。
▼
最后最后的吴倩莲小姐,美丽、端庄、能干、智慧、倔强于一身的二姑娘,在经过和EX月抛未遂、EX订婚之后仍然希望来个两小时的战役,瞬间感受到自己感情的失败和无奈。直到梁伯母这个叨逼叨一言说出精华“小小年纪,就嘴这么挑,以后找不到婆家。”画面一转就是吴小姐那张想杠上去又不甘心的忍下来的脸。
▼
这种表面讲吃,内里讲男女的桥段。看过之后暗暗发笑、不禁点起头来。
三个女儿之间以及和老爸的情感关系看着慢吞吞的,内部交错的斗争还真的蛮多的。不能说各怀鬼胎,毕竟没有什么明争暗斗的东西,只是传统的中国普通家庭里家庭成员的相处之道。
女儿和爸爸之间缺少真情的沟通,爸爸尽量在用周日的全家豪华宴席(口水哗啦啦)维系某种日渐萎缩的感情。
姐妹长大了之后,也各有各的忙,三个孩子也许是潜意识里的家庭观念确实重,也许是不得不为之,即使已经有点走过场的参加周日一言不发的晚餐聚会,但却总是如约而至。
每次有人要说话都是这句,我有件事要和大家宣布一下。
▼
最后这张是大姐说的,但我截图不到大姐的脸了。
插句题外话,其实有时候觉得太过于规律的东西有点教科书般生硬,简单说就是“故意”和“假”。
仪式感超过实际感的项目,执行的时间长了总是有点累的吧。
我自己家里的阿姨很多,小时候跟着父母每周回去爷爷家里是觉得很好玩的,但是有一天突然长大了,并不是说不喜欢了,只是有了更关注的事情。
电影里面的家庭也在三个女儿各找到归宿,爸爸取了女儿的朋友(这个桥段其实作为保守的我,到现在我也有点接受不能,虽然可以理解。)之后,大家都各自过起来各自的生活。周日的家庭宴会无法全员参加了,老宅因为爸爸的想法而被卖掉了。
▼
吴小姐在温伯伯的病房里面,温伯伯说话时候,爸爸在镜子旁边一言不发的时候样子,看起来真是有点落寞,爸爸和女儿一直严厉的说话,不温柔,不热情。哪怕温伯伯说了“不要和爸爸怄气,他老了。”爸爸也在一边默默的穿衣服。
▼
这种用第三者传话的方式,各位不知道有没有在自己家里遇到过。
爸爸妈妈吵架,妈妈做了饭说“小孩叫他吃饭。”小孩跑去,和爸爸说,爸爸说“等一下。”小孩再跑回来“他说等一下。”妈妈继续说“告诉他,不想吃就不要吃了。”小孩在跑回去,反正最后的结果如果大家都不生气的话,这顿饭只要吃了,就没事了。
放到这里是不是如出一辙?
自己的事情总是搞不明白,看别人的事情明镜一般。我从小就对周围的人我不喜欢我爸爸,我爸爸也不喜欢我。看完这片子之后,我在想说,可能是中国人感情还是太含蓄了,总是不好意思表达真实的想法。现在想想可能是家庭教育里潜意识遗传下来的面子问题。
我看的时候一直觉得片子还是有薄弱之处的,可能有些人会不同意。
第一,吴倩莲的美丽可能不属于我喜欢的类型,她的棱角有些太鲜明了,看着就觉得有点膈着疼。
第二,还是吴小姐,我觉得她的演技有点over,两个地方特别明显。
她带EX去看房子,不得不说,这个造型确实是本片最适合她的,好美。
▼
这段当时看的时候,真心有点被她表情搞得脱戏,那个讲方言站在土堆上的阿叔的演技都比她有代入感。
后面还有一点一段和赵文瑄OX未遂的,也感觉一副被人强奸的木然感,确实有点不舒服。
▼
可是作为一个终生吃货成就奖得主。这些都会爸爸做的一手好菜全部掩盖掉了。
爸爸做的周日全家宴真心太棒了,我总有种做这么多,要吃好几顿剩饭的感觉。
▼
近景look
▼
餐厅里爸爸应急救场改的菜肴。
▼
给梁伯母的外孙女做的课间便当。
▼
感觉是用来泄恨的荷叶包鸡
▼
最后一次是爸爸宣布要娶张艾嘉。
▼
爸爸做了一辈子的饭菜,最后一桌让他放下心结的饭菜是女儿做的。
▼
看完电影,其实我最大的感受是,貌似一直以来听大人说的懂事两个字应该不只是懂得人情世故,更多是懂得家人的心情。
人的情感总是复杂,特别一家还有这么多人在。所以我觉得最好的看海报其实是日本版的这张。感觉最可以诠释这部电影。
▼
最后送上本片的经典台词。
▼
lulu,87水瓶座,女。
日常生活是写作、烘焙、手工和带孩子的家庭煮妇。
因为我的文字认识你,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