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了争夺魏王之位,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摩拳擦掌,上演了一出夺位大戏。最终,为人低调、阴险毒辣的曹丕获胜,继承了曹操的衣钵。
在与曹植争夺王位的过程中,有四个人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是曹丕的忠实党羽,被称为曹丕“四友”。
这四个人分别是司马㦤、陈群、吴质、朱铄。那么,他们究竟为曹丕起到了什么作用,最后又都怎么样了呢?
1、朱铄
朱铄是在建安后期才以幕僚的身份加入曹丕府的。在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登基称帝后,被任命为中领军。这个职位十分重要,是替皇帝统领禁卫军和警卫部队的。
由此可以推想到,朱铄掌握了大量的军事机密。出于保密的需要,曹丕选择将其雪藏。所以朱铄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资料较少。只知道他是曹丕的重要爪牙,倍受信任。
黄初七年,朱铄病逝于任上。
2、吴质
在曹丕争夺王位之战中,定陶人吴质贡献了突出力量。
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曹植带着文武百官前去送行。曹植文采斐然,当即作诗送别曹操。曹丕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犹豫不绝。这时吴质跑到曹丕身边耳语,“你作不出诗不要紧,赶紧哭吧!”曹丕马上反应过来,嚎啕大哭,哭得十分真诚。于是,曹操与百官都认为曹丕更加孝顺。在吴质的帮助下,曹丕最终稳固了太子地位,在曹操死后又顺利地登上了魏王宝座。
但是吴质为人非常张扬,又放浪形骸。一次,曹真、朱铄等人在吴质府上喝酒。因为曹真身体肥胖,朱铄却比较瘦削,吴质于是触景生情,叫来几个戏子讲关于胖子瘦子的段子,曹真于是起来破口大骂吴质。吴质也不甘示弱地对骂。朱铄见状赶紧劝架,吴质马上就改口大骂朱铄。朱铄也是个急性子,瞬间怒了,拔出剑来,插在地上,忿然离去。于是,这场宴会不欢而散。
由于这种性格,吴质病逝后,谥号为“丑侯”。吴质之子吴应不服,一直喊冤,最后才改为“威侯”。
3、陈群
陈群出身于士族大家,祖上世代为官。刘备在豫州任刺史时,征召了陈群作别驾。后来,刘备不听从陈群的建议,陈群觉得刘备并非明主而改仕曹操。
在曹魏,陈群为人正直,忠诚勤勉。在曹操时期就做到了尚书一职,并暗中支持曹丕。在曹丕登基称帝后,陈群提出了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对后世的人才选拔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丕驾崩后,陈群与司马懿、曹真、曹休一起,共受遗诏辅政。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为曹家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公元236年,陈群病逝,谥靖侯。
4、司马懿
建安二十四年,司马懿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成为了曹丕名义上的老师,政治上的盟友。他为曹丕屡出奇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曹丕称赞他“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最为曹丕信任和倚重。
曹丕死后,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开始执掌兵权。其间,十日擒斩孟达、成功抵御诸葛亮、远征平定辽东,为巩固曹魏政权居功甚伟。在内政上,他注重水利、屯田,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并且善于辨别人才,发现并启用了邓艾,后来成为伐蜀名将。后期又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成为把持魏国的权臣,这为日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权夺位、建立西晋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于七十三岁时逝世,谥号宣文。司马炎篡魏称帝后,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亦师亦友的司马懿,最终却成为了篡夺魏国江山的罪魁祸首,曹丕若泉下有知,不知该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