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忽然发现窗外一片白茫茫。天地间挂起了细密的珠帘,一着地,迫切地砸落成了朵朵雨花。这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晴天的欢愉和宁静。
陕北高原上,一场来势汹汹的暴风雨也打破了高加林一家生活的宁静。
出身贫困但心怀远大抱负的高加林,在民办教师的工作岗位上正如鱼得水时,却被告知解聘。原来,有权有势的村霸高明楼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了他。这对于一个寄希望于高加林改变家庭命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在路遥笔下,这样的打击看得读者也跟着痛心,因为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
一来是人物的刻画形象生动。老父亲皱得像核桃般的脸,痛哭时汇聚到白胡子中间滴下的泪,抖着划了几十次火柴的手......都将朴实的老父亲内心的慌乱无措和痛惜表现得淋漓尽致。佝偻着身子,无声哭泣的母亲和蒙着被子,一直压抑着情绪,到最后痛哭流涕的高加林在作者笔下也极具张力和感染力。
二来是环境的渲染。开篇暴风雨前的沉寂和黑沉便渲染了压抑的氛围。想来这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氛围——愚昧、落后、封闭带来的压抑。中间穿插的狂风、暴雨、闪电、炸雷也加剧了悲剧气息。这咆哮的山洪雷暴,想来老天也在为这一家的不公而哭泣悲悯吧。
三是逼真的生活画面。儿子归来后,刚端上的玉米面馍赶紧换成了炒鸡蛋、烙白面饼,摔成两瓣的舀面勺,灯火摇晃的土窑洞等等生活场景、细节的描写都让故事更具说服力,仿佛作者就是在讲述陕北高原一个真实贫困农家的故事。
在文末,父亲“饱经世故”的回应打击的方式,读来也让人心酸。父亲说:“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为了高加林的前途,他们受了欺辱却只能不留痕迹地讨好人家。当时农村的官僚主义、村霸现象使得无数像高加林这样的家庭只能默默承受不公。然而像高加林这样的满腔抱负,立志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热血青年来说,这让他无比奔溃......
于是,他再也忍不住所有压抑的情绪,泪水随着窗外的山洪奔腾着。结尾的“这个夜晚久久平静不下来”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这可怜的一家究竟后续命运如何?
其实文中作者留下了一些伏笔,在地区报上发表过诗歌和散文的他会有其他发展吗?还是只能老实本分地当个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