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结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表述最终的认知,第二是表述认知的形成过程。建议大家都仔细的阅读,很值得体会和实践。
关于无聊的认知
无聊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高级感受。如果我们对客观存在(包括:实物、行为、关系、概念、思想等等)不会产生厌倦情绪(无聊感受的根源),那么,我们将不会尝试新的未知领域,最终生命无法进化、人类文明也不会这么璀璨。无聊的感受、厌倦的情绪是进化遗留下来的非常有价值的感受、情绪。和生气、开心、挫败感一样,它们都非常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 玩一个游戏,玩久了,觉得无聊了,我们会换一种游戏。
- 连续看了一天的电影,觉得无聊了,我们会换一种娱乐活动。
- 持续学习语文,觉得无聊了,我们会学学音乐调节一下。
- 连续一个月出门在外,游历大山明川,欣赏美景。但发现后半个月即使看到美景,也没有一开始那种超兴奋激动的感觉了。
- 结婚七年了,夫妻生活归于平淡,性生活也不那么兴奋了。有些人出轨了。
- 年级大了,感兴趣的事情不多了。还是觉得小时候有意思,那个时候玩什么都很high。
- 岁数越来越大,记得一个老人说:现在每天的日子就是在等死。该看的都看了,该吃的也吃了,儿孙满堂,也没什么期待了。
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厌倦的情绪、无聊的感受就这么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和厌倦的情绪、无聊的感受相对立的是:不一样的体验而产生的刺激、兴奋、新鲜感、满足、幸福、成就感等等。这里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体验让我们有新鲜感而不会觉得无聊。
经过深入的思考,我将人生体验分为两个类型:
- 浅层次体验:由简单的(注意修饰语)看风景、吃美食(没有用品字)、听音乐(没有用欣赏)、看电影、闻花香、性交等感官直接刺激产生的体验。这类体验的特征是,获取容易、来得快、去得也快、刺激强烈。并随着体验频次的增加,刺激效果减弱。随着较强刺激源的获取,较弱的刺激源效果减弱。
- 深层次体验:由创造、探索、立己达人、爱等高级行为而产生的体验。这类体验的特征是,获取需要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坚持、耐心、具备一些相对有难度的前置条件等,一旦获得会体验到愉悦感、幸福感、成就感等高级感受,且这类感受刺激相对没那么强烈且持续时间很久。
概念定义,体验源:产生体验的源头。以浅层次体验源为例,包括:市区里的公园、游戏厅里的游戏、自己日常的食物、街道上的新疆菜餐厅。
所有人的体验都包含浅层次体验和深层次体验,只是每个人浅层次体验和深层次体验的占比不一样。
基于浅层次体验和深层次体验的特征,我发现: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愉悦感大多来自浅层次体验。随着时间推移,人将慢慢变得无聊。因为当客观环境没有发生过多变化的时候、客观环境中能够提供的浅层次体验源也必然不会有太多改变。而相同刺激源带来的体验,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多,效果将慢慢减退。
我们应对的行为特征有:间歇性的去一次电影院、间歇性轮换着的去不同的菜馆等等,以保持对同一体验源的新鲜感,尽量延长体验源的效果。但,这依然无法阻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刺激逐渐减弱。于是,人的年龄越大,周围世界的变化越小,体验源的变化也越小,体验源产生的刺激越来越弱,人生也将变得越来越无聊。(当然年纪大了,需求也没那么强烈,这是另外一个维度)
如果一个人生活中,有很多深层次体验支撑其对愉悦、欢乐、幸福、成就等情绪,那么他将变得更加积极、生活也更有趣味。更有越活越年轻的现象。因为深层次体验产生效果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
- 和谐的家庭生活给人带来的体验是每天、每时都在发生。那种细致入微的相互关心和爱,会让人持续的获得好的感受。
- 优越的社会地位,会随着每一次的社交行为,带来别人尊敬的行为、羡慕的眼神,这会给我们带来持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 欣赏音乐的能力,让我们的体验不再来自于直接的神经刺激,而是会感受到那旋律的美妙、创造那旋律的不易、弹奏那旋律的人细节处理的如此到位,每一个音符可能都触发了我们内心更深层的感动。
- 协助他人的行为,帮助他们成长、变得更健康、变得更积极、获得更好的物质财富,会让我们持续的获得来自被帮助的人的感谢、变化反馈,让我们持续感知到因为自己的价值而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 更加神奇的是:一旦自己品尝到深层次体验而带来的美好感受后,就会发现,那为了获取深层次体验的过程本身也是幸福的。付出和坚持也变得不再困难,毅力也成了不存在的要求,因为每每想到因为自己的这些努力和加持,就能够获得更美好的体验,多巴胺就在这美好的想象中,多多的分泌。原本以为痛苦的过程,也变得有趣幸福。
以浅层次体验和深层次体验,我们一起来感知下,为什么谈恋爱、结婚、生孩子能够让生活重新焕发生机。因为:这些事件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新的体验远,而且婚姻由一个人变为两个人、生孩子由两个人变为三个人,且这种社会关系增加,让我们的人生展开了新的篇章,赋予了人生新的意义,这就增加了深层次体验源。所以大部分人会随着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段时间内变得更加幸福、生活变得更加有动力。
这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帮助
- 对于任何人而言,浅层次体验占比都高于深层次体验。且浅层次和深层次体验都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缺一不可。
-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状态,在浅层次体验和深层次体验中寻找平衡。当没有足够的深层次体验前,我们需要有效的使用浅层次体验去调节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获得开心快乐的健康情绪。
- 我们需要慢慢学会培养自己的深层次体验源。例如:学会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学会以探索的方式、以发现美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感兴趣的事物,如:看电影、听音乐转化为欣赏电影、品音乐。了解狗的习性、了解花的习性、了解多肉,并为自己培养一个好的宠物伙伴、打造一个漂亮的后花园。学会去创造发明,如:画画、作曲、写诗、思考写作等等。学习如何更好的爱自己、爱家人,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学会如何更好的培养孩子,让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学习如何帮助他人达成人生目标、如何和他人建立更长久更健康的社会关系等等。
- 了解了深层次体验源的建立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更多的付出和更多的前置条件,所以当我们想要建立更多的深层次体验源时:
- 第一:认识并深刻理解,这个过程必然需要经历坚持、努力和长时间没有正反馈的过程。那过程也会是辛苦且充满挫折的。
- 第二:正是因为了解这一特征,在自己进行深层次体验源建立的过程中,学会调节自己。如:学会自己宽容自己、自己给自己更多时间和耐心、自己给自己更多鼓励。让自己明白自己当前消极情绪是在建立深层次体验源的过程中大概率会发生的,协助自己去从深刻理解why的层面去克服这些消极情绪。或者同志同道合的好友、朋友沟通,寻求彼此鼓励和支持。再不济,我们还可以通过容易获取的浅层次体验去缓解自己对于满足感、成就感、新鲜感的诉求。听歌音乐、看个电影、吃个美食、做爱做的事,让自己重新焕发活力。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建立的深层次体验源的难度略微低一些,让自己能够有很好的台阶。人生那么长,何必这么着急呢?
- 有效选择浅层次体验源。一开始不要过快的尝试过于刺激的体验源,延迟自己的满足感。大家都知道,去了黄山可能就对普通的山不那么有兴趣了、去了青海就对普通的湖泊不那么有兴趣了(这是真的,我就已经体验了黄山和青海湖,我深刻的感知到了一般的景致已无法刺激我了)。品尝了大师级别的美食对一般食物就不那么有兴趣了、体验了超刺激的游戏对一般的娱乐活动就不那么有感觉了。
- 善于利用自己对浅层次体验的依赖。在想要寻求浅层次的刺激源时,让自己完成一个深层次体验源相关的小任务,将浅层次体验作为奖励。降低浅层次体验源的可达到性。
- 因为人更享受浅层次体验源,人一开始没有建立生层次体验源的经验时,深层次体验源占比较低。此时应该合理的调节,不要一味的追求高难度的深层次体验源的建立,而最终让自己的精神无法承受。
以上方法不是为了屏蔽浅层次体验源,而是更有效的和我们的基因做朋友,方法得当的让它们相互协助,最终实现更加理解自我,完成自我的优化。
建立无聊的认知过程
2018年3月30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因为今天:
- 对于自我,我有了更多的认知。
- 对于人类行为中的『无聊』这种感受,我有了更多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
- 基于对『无聊』这种感受全新而深刻的理解,使得我更能很好的去和自己做朋友、和基因做朋友,去优化自我,让自我在未来大概率获得幸福感。
2018年3月30日凌晨3点30分,从睡梦中醒来,无法再次入睡。因为睡眠质量不高,情绪受到影响。我打开手机,看着『得到APP』、看着『混沌商学院APP』,最终我选择打开了『微信』、『微博』,刷朋友圈、看最新的热点新闻,内心的感受是:好无聊,觉得整个世界都没什么意思。
2018年3月29日,我订阅了『得到APP』的《武志红的心理学课》。里面讲述了:自我实现的预言、潜意识就是命运等概念。其中一句话是: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
2018年3月29日,我自己怎么也想不起自己经常说的那句话是什么,咨询了妻子、好友、家人,未得到答案。
2018年3月30日凌晨, 因为无聊,因为刚学的心理学课。我突然发现,我间歇性的会说:这个世界好无聊。的确,我真的是认为这个世界好无聊,虽然我也觉得它挺有意思。但,这太可怕了,因为我的潜意识里就经常性的觉得无聊。我找到了一句我经常说的话,而这句话我觉得很可怕,我必须深入去分析。
2017年,我通过李笑来老师的文章理解到和妻子家人同步认知的重要性,于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和老婆建立了很多方面的认知同步。
2018年3月30日,上午9点,基于和老婆已经有了相当多认知同步的前提,我和老婆诉说了我的苦恼。然后她停下手上的事情,耐心的听我的诉说,并和我一起分析我的问题。
2018年3月30日,上午11点,经过充分的沟通,我已经初步明白了自己觉得无聊的原因。有如下无聊的源头结论:
- 学习化学,觉得自己都会了。觉得已经学过的都知道了。
- 我会觉得重复做一个事情没意思。
- 我会没有成就感,会觉得没意思。
- 我会总过不了某个BOSS,会觉得没意思。
- 我会觉得某个目标好难完成,会觉得没意思。
- 我会觉得总是搞不懂究竟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会觉得没意思。
- 我会觉得很难提高到那种特别好的状态,会觉得没意思。
- 我会觉得期望的目标和实际状况相差太多,觉得这个事情没搞头,觉得没意思。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的没意思,产生了一个综合的对外界的感知,就是这个世界都TMD没意思。所以当自己今天早上睡眠不好、心情不好、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觉得世界没意思的潜意识就爆发了。
接着我们有分析了,同一个游戏玩多了会没意思、旅游多了也会没意思、电影看多了也会没意思。于是,我逐步感知到,这些都是直接的感官刺激,直接的感官刺激的确会让人很快获得满足、但刺激多了的确会很快觉得无聊。
而类似于BOSS过不了、东西不能做的更好,都属于深入去研究一类事物而遇到不可前进的阻力时,自己没有突破,没有因此获得满足感和正反馈。也自然觉得这些需要付出的事情没有意思。
2018年3月30日,下午4点,出去跑步。我又再次和老婆深入的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沟通讨论,慢慢提炼总结形成了上面的认知。
于是,便有了这边文章。这里有几个前提:
- 订阅得到付费知识的学习,获得大量优质的认知。
- 持续和老婆同步认知,让自己有了和老婆深入讨论问题的基础。
- 自己在深入思考问题方面,持续锻炼了10年的时间,才有了现在能够针对一个问题持续分析思考的能力。
又一次感受到了,坚持会让意想不到的事情遇到我。这种正反馈必然激励我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