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皮囊》这本书,不到一周的时间便看完了。当时在看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感悟,作者的一些话能引起共鸣。可是,看完之后,留下来的我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所以,一直想着写写所谓的读后感,然而,却写不出来。
终于,在不是很忙的今天,重新拿出《皮囊》,一页一页的再重新翻阅一遍,看看之前自己在书中的标记,偶尔写下的几句当时的感慨,才终于找到写这篇读后感的灵感。
看完《皮囊》,重新合上书的那一刻,突然觉得《皮囊》的封面正是一个赤裸裸的皮囊,没有过多的修饰,简单的书名,作者名,书名下一句简洁的话……一眼看过去,简洁明了,不加华丽的装饰,就是一副赤裸裸的皮囊。想到这,心里不由的一惊。
回味,觉得这本书又不是小说,又不像正规的自传,就是蔡崇达在那里不疾不徐慢慢的讲自己的故事,而且还是想到哪写到哪,很随意。每个小章节都是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讲讲自己的阿太,自己的爸爸妈妈,讲讲小时候的天才朋友,讲讲大学里的奇葩同学,在讲讲自己的一些想法感悟。在我看来,这些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没有很标准的写作格式,没有很高深的文学意义,就是简单的讲故事,却引起了我很多共鸣,或许这就是不同皮囊下却隐藏了一颗相似的心吧。
记得以前我和一闺蜜无意间也谈到,人的肉体和灵魂是分开的。所有人的肉体都是一样的,都在茫茫人海中为了生活,不断的重复着同样的行为,在这个充满人的漩涡里不断挣扎,不断拉扯。如果真的是那些忙的没有时间停下脚步跟自己好好对话的人,我恐怕真的只有称那一类人为行尸走肉了。他们只是被动的被时间推着走,到了上学的年龄上学,到了工作的年龄开始工作,到了结婚的时候结婚,最后到了死亡的时候,或许你还可以很骄傲的说一句,我完成了人生所有的大事,一生无憾。然而,对于这个世界而言,你好像从未出现过一样,你也没有为自己而活,你整个人生不就是为了完成那一副皮囊必须完成的工作么?那样的人生,不叫人生,只能叫你完成了你所在的那一副皮囊的工作。或许你还完成的不错,成家立业了,可以给你打个90分的高分。但是那又怎样?你并没有为你自己的心而活,你的心完全被你那副皮囊掩盖着,他从未苏醒过。
写着写着,越来越理解蔡崇达写的这本《皮囊》了。他外婆五十多岁去世,他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是她并没有很伤心,而是文绉绉的说了一句: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原来他阿太才是明白人,皮囊早晚都会坏的,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是啊,肉体是拿来用的,是拿来为自己那颗心服务的。
愿你不止空有一副皮囊。
灵魂与肉体暂且先谈至此,《皮囊》一书中确有很多话引起我很大的共鸣。现摘抄一二,分享如下:
“……生活中很多事情,该来的会来,不以这个形式,就会以那样的形式。但把事情简单归咎于我们无能无力的某个点,会让我们的内心可以稍微自我安慰一下……”
(生活中,不是有很多人都如此么?很多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好像并不是由于我们自身的过错,他就是因为某次意外,某个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的……这样,我们好像得到了解脱,好像我们显得很无能无力,我们只能默默的接受。自我催眠的告诉自己,不管怎样,这件事肯定都会发生的。我不能肯定这种态度或对或错,有时候,发生一些不好的事,如果我们归结于自身原因,或许会让我们永远喘不过气来;如果归咎于不可抗力因素,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默默的接受了,这样心里会好受一点儿。不掺任何感情,只是客观的表达这种情况确实发生在我们很多人身上。)
“……我觉得,吉他社应该更名为“想象自己在弹吉他的社团”,同理,街舞社、跆拳道社、诗歌社,分别是想象自己在跳街舞、打跆拳道和写诗歌的社团。……”。“在迅速城市化的这个国家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急着进入对时尚生活的想象,投入地模仿着他们想象中的样子。这些社团或许更准确的描述还可以是----通过假装弹吉他、跳街舞、写诗歌来集体自我催眠,以为自己变得现代。时尚的邪教组织。”
(插入一段:当我看到这段话时,我又想到我之前写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自以为是。是啊,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自己那个小天地就是整个世界,然后自己制定一些规则,自以为他的一切都是对的,每个人不按照他那么生活就是错的。很多人都是这个状态,所以,才有了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话,比如说,你怎么这样学习啊?你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对的,要按照我这样来;又比如说,你看她穿的衣服好丑啊;他这个人人品不好…….诸如此类。俗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怎么生活是你自己的事,但是你如果强迫人家一定要按照你的标准来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小世界,但是不用永远活在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世界,因为,毕竟你是生活在这个充满无数人的真实世界中。正如蔡崇达说的“要训练自己和真实的世界相处”。)
“……作为游客,惬意的是,任何东西快速地滑过,因为一切都是轻巧、美好的,但这种快意是有罪恶的。快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风景,无论对当事者多么惊心动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