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孩子在面临挫折时,很容易生气地大哭大闹或逃避退缩,他们不知道如何让自己从这些情绪中解放出来,这时候的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帮助,而不是让他们自己“挺挺就过去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以下五个方法都可以借鉴:
第一招:共情
共情就是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我理解你现在觉得很难过/生气/沮丧……”这个金句,家长一定要学会,而且不仅是背诵,是要真的用心去理解孩子这时候的感觉。孩子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到底是什么感受,由大人帮他们表达出来,是对他们莫大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无条件被接纳和爱的。不要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之类的话语,因为对于大人来说,很微不足道的事情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讲都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要注意一下,这一招有时候用了以后会让孩子看起来哭得更伤心,但那种哭泣是一种得到理解以后的宣泄,更像是宁静前的暴风雨。
第二招:帮孩子复述事实
复述事实是在帮孩子冷静下来,开始启动大脑的理智部分,理清自己的经历,有助于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更容易有掌控感。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由爸爸妈妈来帮忙复述,长大以后,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复述。
第三招:鼓励
让孩子注意到自己已经取得的进步,并且不要放弃继续努力。“你比第一次的时候已经做得好多了”“这么勇敢地去尝试,真是很厉害!”“我真的很为你高兴”“我相信你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做得更好”等等。
第四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对于“为什么会出现挫折”的认识经常都是有问题的,他们很容易认为做不好就是自己不够好,但是家长可以帮他们找到一些其他因素,并且想出避免下一次出现同样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才能让这个积木更稳一些”等话语很容易把孩子从负面的情绪中引开,开始积极地思考解决方案。
第五招:转移注意力
对低龄的孩子来说,如果孩子哭闹的十分厉害,就可以尝试这种方法。找个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另外一个家长在别处开始一个新的游戏都能有效地吸引住他们。不过,这一招随着孩子年龄增大会越来越不管用,在3岁以后,已经很难指望用这种办法来迅速达到降压的目的了。即使是对低龄的孩子,我们也建议先与孩子共情,表示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感情,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实在是完全无法平静下来,再用这个方法。
以上这几招,除了最后一个,都是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的。共情、复述、鼓励、找解决办法,是有效地帮助孩子走出挫折的基本方法。家长不断使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够让它们内化为孩子内心的能量,成为他们自己抗挫折力的应对策略。
我们把这些“招数”综合运用到一个具体事例中,快来围观吧!
“阳光明媚的春天,小米妈妈带着孩子和他的朋友在草地上玩儿。妈妈发起了一个比赛,看谁先跑到对面的树下,两个娃都很积极地参加了!跑下来,小米输了,立刻晴转暴风雨,一开始还是撇着嘴掉眼泪,后来竟然哇哇大哭起来,怎么也不肯玩儿了。”
怎么办呢?
先镇定地过去给孩子一个拥抱(如果孩子接受的话),不要把你自己过度的担心焦虑挂在脸上,会让孩子更加不淡定。然后说出孩子的感受:“知道宝宝输了比赛,心里有点难过,是不是呀?妈妈(或其他家长)理解你。”一定要注意倾听孩子的理由,说不定他们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输比赛。不要急着说“不哭”、“为什么哭啊”之类的话,因为在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之前,不要逼着他不哭,也不要逼着他去分析原因。一定不要说“这有什么好哭的”、“这孩子怎么输了就哭啊?”之类表现鄙视和否定的话。
等孩子情绪稍微平复一点以后,来跟他一起复述刚才发生的事情,找到输的原因:“妈妈注意到刚才你起跑的时候慢了一点,所以一开始距离就拉开了,其实你后来还努力追上去了一点,但是确实是输了。”
鼓励一下,尽量夸在细节上:“妈妈觉得,你刚才非常努力地往前跑,即使是在欣欣已经到达终点以后,你也没有放弃,继续使劲冲,妈妈觉得这样的宝宝特别棒!”用肢体语言描述努力的程度:“努力了是最重要的,你觉得自己努力了没有?是大大的努力了?还是小小的努力了?”配合手臂张开或缩小。
让孩子自己找解决办法:“你觉得下次起跑的时候怎么能更快?”“我听说多跑就能越跑越快,你觉得咱们哪些时间可以多跑跑步?”
如果有平时给孩子读过的有关抗挫折的书,可以拿出里面的主人翁来讲讲故事,甚至扮演一下,“宝宝现在变成XX了,XX在这个时候会怎么做啊?”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试图把孩子的注意力从输赢上引出来,关注到解决问题本身上来。做完以上的步骤,3岁以下的宝宝如果一直不停地哭,可以找一个比较新鲜的事情把注意力引开。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