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仲景蜂蜜治便秘
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旁学杂收,长进很快。
一天,送来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老师张伯祖诊断后认为属于“热邪伤津,体虚便秘”所致,需用泻药帮助病人解出干结的大便,但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病人身体受不了。张伯祖沉思半响,一时竞没了主张。
张仲景站在一旁,见老师束手无策,便开动脑筋思考。忽然,他眉宇间闪现出一种刚毅自信的神情,他疾步上前对老师说:“学生有一法子!”他详细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张伯祖听着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张仲景取来一勺黄橙橙的蜂蜜,放进一只铜碗,就着微火煎熬,并不断地用竹筷搅动,渐渐地把蜂蜜熬成粘稠的团块。待其稍冷,张仲景便把它捏成—头稍尖的细条形状,然后将尖头朝前轻轻地塞进病人的肛门。一会儿,病人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粪便,病情顿时好了一大半。由于热邪随粪便排净,病人不几天便康复了。张伯祖对这种治法大加赞赏,逢人便夸。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药物灌肠法。
以后,张仲景在总结自己治疗经验,著述《伤寒杂病伦》时,将这个治法收入书中,取名叫“蜜煎导方”,用来治疗伤寒病津液亏耗过甚,大便结硬难解的病证,备受后世推崇。
2.孙思邈葱管治尿闭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非常提倡医德,强调医生要时刻为病人着想。
一次,一位得了尿闭症的病人找到他,痛苦异常地说:“救救我吧,医生。我的肚子胀得实在难受,尿脬都快要胀破了。”
孙思邈仔细打量这病人,只见他的腹部象一面鼓一样高高隆起。病人双手捂着肚子,呻吟不止。
孙思邈见状心里非常难过,他想:尿流不出来,大概是排尿的口子不灵。尿脬盛不下那么多尿,吃药恐怕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从尿道插进一根管子,尿也许就能排出来。
孙思邈决定试一试。可是,尿道很窄,到哪儿去找这种又细又软、能插进尿道的管子呢?正为难时,他忽瞥见邻居家的孩子拿着一根葱管吹着玩。孙思邈眼睛一亮,自言自语道:“有了!葱管细软而中空,我不妨用它来试试。”
于是,他找来一根细葱管,切下尖头,小心翼翼地插入病人的尿道,并象那小孩一样,鼓足两腮,用劲一吹,果然,病人的尿液从葱管里缓缓流了出来。待尿液放得差不多后,他将葱管拔了出来。病人这时也好受多了,直起身来,连连向孙思邈道谢。
在医学史上,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
3.钱乙黄土治肾病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他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人们尊称他为“儿科之圣”。
钱乙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开始抽筋。皇帝见状十分着急。
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于是,钱乙被召进宫内。皇帝见他身材瘦小,貌不出众,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来,只好让他为儿子诊病。钱乙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方。
心存疑虑的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
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
宋种宗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心中的疑虑已去几分。正好这时太子又开始抽筋,皇后在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里颇有名气,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于是,皇帝命人从灶中取出一块焙烧过很久的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帖后,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两剂,病竟痊愈如初。
这时,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技术,把他从翰林医官提升为有很高荣誉的太医丞。
4.张子和巧法治惊证
张子和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他善用攻法治病,人们常称他为“攻下派”。然而,他还是心理疗法的一代大师。
有个叫卫德新的人,其妻在一次旅途宿店时,当晚碰上一群强盗抢劫,吓得她从床上跌到地上。此后,凡听到些许声响,她便会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诸医用药治疗,病逾一年而不见好转。
张子和经过细心观察、分析,认为属胆气伤败,应采取心理疗法。他让两名侍女抓住病妇的两只手,将她按坐在高椅上,然后在她的面前放一张小茶几,张子和指着茶几说道:“请娘子看这里!”话音未落,“砰”地一声,他用棍使劲打在茶几上。病妇见状大惊,张子和说:“我用棍子打茶几,你怕什么呢?”待地心神稍定,张于和又敲打小茶几,这回她果然不那么惊怕。张子和重复以上动作,并用手杖敲门,暗中让人划病妇背后的窗户纸。病妇渐渐惊定,笑问道:“你这算什么治法呀!”张子和回答说:“《内经》说:“惊者平之”。平,即平常的意思,见惯自然不惊。对受惊者,治疗时要设法让他对受惊的诱因感到习惯,觉得跟平常一样。”这一番解释,说得病人点头称是,当晚,张子和又派人敲打病人的门窗,通宵达旦地折腾她。从这以后,病人即使听见雷响也不再惧怕了。
5.李东垣苦思出奇方
在金元四大家中,与张子和攻邪学说针锋相对的是李东垣,他主张使用温补脾胃之法治疗各种疾病,后人称他为“补土派”。
东垣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联系实际研读经典著作,常能提出一些与他医不同的治法,挽救行将垂绝的病人。
一次,汴京酒官王善浦患小便不利,症见眼珠突出,腹胀如鼓,膝以上坚硬欲裂,饮食几废,生命危在旦夕。请来的医生,都给他服甘淡渗泄的利尿药物,均无效益。
眼看病情越来越重,病家慕名请李东垣诊治,李东垣仔细检查后说:这个病太复杂,按一般常法不能奏效,须得精思熟虑,让我回家想想吧。病家见他说得在理,也就同意了。
东垣回家后,联系病人的症状,默诵《内经》,苦苦冥思,未得其解。夜已很深,他干脆和衣而卧。半夜,他忽然掀被跃起,连声说道:有办法了!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东垣想:病人小便出不来,是气化不利的缘故。前面的医生用淡渗的阳药本能促气化,为什么不奏效呢?王冰在注释《内经》时说:“无阳者,阴无以生;无阴者,阳无以化。”气化过程靠阴精和阳气共同作用完成,甘淡渗泄药虽能化阳,但病人病久伤阴,有阳无阴,所以气化仍不能正常进行。第二天一早,他满怀信心地来到病人家,开山“群阴之剂”。病人服后,疾病果然慢慢康复了。
6.张景岳急智解危难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人们都知道他善用温补,却很少知道他还有一段急智解危的故事。一户姓王的人家有个儿子,刚满一岁。一日,母亲随手拿一枚钉鞋的圆铁钉给儿子玩。小孩不知,误塞入口中,吞到喉间出不来。其母见状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倒出铁钉,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连呼救命。
恰好张景岳路过这里,他见状急命其母将小儿抱正,小儿“哇”地一声哭开了.景岳断定铁钉已入肠胃,小儿父母早吓得六神无主,迭声哀求张景岳想想办法。
张景岳陷入沉思中,他记起《神农本草经》上有“铁畏朴硝”一句话,想出一个治疗方案。他取来活磁石一钱,朴硝二钱,研为细末,然后用熟猪油、蜂蜜调好,让小儿服下。不久,小儿解下一物,大如芋子,润滑无棱,药物护其表面,拨开一看,里面正包裹着误吞下的那枚铁钉。小儿父母感激不已,请教其中的奥秘。
张景岳解释说:使用的芒硝、磁石、猪油、蜜糖四药,互有联系,缺一不可。芒硝若没有吸铁的磁石就不能跗在铁钉上;磁石若没有泻下的芒硝就不能逐出铁钉。猪油与蜂蜜主要在润滑肠道,使铁钉易于排出——蜂蜜还是小儿喜欢吃的调味剂。以上四药同功合力,裹护铁钉从肠道中排出来。
小儿父母听完这番话,若有所悟地说:“有道理!难怪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原来各味药在方剂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哩!”
孙一奎是明代著名医家,号“生生子”。他一生治愈不少疑难重证,深受群众的爱戴。
明末年间,在孙一奎行医的一带有户贫苦农民,其妻产后失养,患上“子宫下垂”病症。她坐不成,睡不适,痛苦异常。邻居们非常同情她。一天,大家为她请来一个所谓的女科医生。这医生简单地看了看,开口说:“你这病治起来并不难,不过,要吃一百帖‘补中益气汤’,每帖需人参三钱,服满二斤,病才会痊愈。”农民—听,面露难色,说:“我家日无隔宿之粮,夜无御寒之被,哪有钱吃人参啊!只好听天由命了。”病妇也淌下辛酸的眼泪。
名医孙一奎凑巧从这里路过,他十分同情这位妇女,径直到了病人家——那时请一位医生的出诊费高得吓人。孙一奎仔细地检查病人后,转身批评那位女科医生:“你怎么可以强人所难呢。病人明明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哪有钱吃二斤人参?医生应该首先替病人着想。再说,这位妇女的病并不是气虚引起,你为何开出百帖人参处方,难道你认为处方昂贵就能显示出医生的本事么!”他越说越气愤,那人灰溜溜地走了。孙一奎对农民说:“我有一个单方,用不了多少钱,三、五天后就能见效,不妨试试。”
病家久仰孙一奎的大名,现在见他主动上门治病,分文不取,乃破涕为笑,忙请孙一奎开处
方。孙一奎让农民从地里割来二斤韭菜。煎取浓汁倒入盆中,再搞来一块二斤重的生石灰,投入盆中,待石灰溶解时发出的“咝咝”声刚过,便滤去灰渣,让病妇乘热坐到盆上,先熏后洗,并用韭菜揉搽患部。坚持三日,农妇的病便慢慢好起来。
乡里人得知农妇恢复得这么快,都非常佩服孙一奎的高明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并把治愈那位病妇的处方叫做“赛百帖人参汤”。
7.叶天士摸脚治红眼
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病颇有高招。
一次,他遇上一位两眼通红的病人,病人眼眵堆满眼角,眼泪直往下淌,不断地用手去揩,显露出十分忧虑的神情。
叶天士见状,详细地询问病情,然后郑重地告诉病人说:“依我看,你的眼病并不要紧,只需吃上几帖药便会痊愈。严重的是你的两只脚底七天后会长出恶疮,那倒是一个麻烦事儿,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病人一听,大惊失色,赶忙说:“好医生,既然红眼病不关紧要,我也没心思去治它了。请你快告诉我有什么办法度过这个难关?”
叶天士思索良久,正色说道:“办法倒有一个,就怕你不能坚持。”病人拍着胸脯保证。于是叶天士向他介绍了一个奇特的治疗方案:每天用左手摸右脚底三百六十次,再用右手摸左脚底三百六十次,一次不少。如此坚持方能度过难关。
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这是名医的治法,便老老实实地照看做,七天后果然脚底没长出毒疮。更令他惊异的是:红眼病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他高兴地向叶天士道谢,叶天士哈哈大笑,向他和盘托底,说道:“实话告诉你吧,脚底长毒疮是假的,我见你忧心忡忡,老是惦记着眼病,而你的眼疾恰恰与精神因素的关系很大,于是我想出这个办法,将你的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别处。除掉心病,眼疾便慢慢好了。”
病人听完,惊奇不已,连声赞叹叶天士医术高明。
8.程钟龄施计治‘足痿
程钟龄是清代著名医家,他临证经验丰富,别人久治不愈的疾病,经他治疗常能奇迹般地康复,名噪康熙、雍正年间。
有—富翁,身患足痿,欲行必以手持物方可缓慢移步,服过许多药皆无效。他久慕程钟龄的大名,让人抬了去求治。
程钟龄见他六脉调和,得知病人遍服中药无效,断定这是心病,非药物所能治,决定施计治疗。他替病人收拾了一间房子,安顿病人住下。
程钟龄预先在病人住的房间里摆上许多古玩,并特意在病人坐凳旁放置一瓷瓶。他向病人介绍说:“这是我的古董收藏室,所藏之物皆属珍品。”他一告诉病人它们的价值。最后,他指着瓷瓶说:“这是我的传世之宝,十分稀罕,千金难求。”实际上,包括瓷瓶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是赝品,只是病人属于外行,被蒙在鼓里罢了。
病人在屋里闷坐了两天,见程钟龄既不处方,也不寒喧问暖,甚至回避见他,憋得心慌。第三天,他决定出去走走。因离开重物难以迈步,他只好就近抱着瓷瓶小心冀冀地起身。
岂知程钟龄在旁边窥视已久,待病人举步欲走时,程钟龄突然出现,猛喝道:“你好大的胆!竟敢偷走我家的宝瓶!“病人一惊,手一软,“当”的一声,瓷瓶从手中滑落到地上,摔得粉
碎。这下病人大惊失色,垂手痴立在那里。
程钟龄见病人不靠支持物已能站立,心里十分高兴,暗自思忖:这病已去几分,应该趁热打铁。于是,他上前握住病人的手说:“你别害怕,跟我来!“那人竟跟在程钟龄身后走出屋外,他举步平稳,行走如常,多年顽疾,一下子就治好了。
程钟龄这才告诉病人,他摔碎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稀世之宝,是为了解除心理上压力、转移注意力而设的计谋。病人恍然大悟,连声赞扬程钟龄的高明医术。
哪怕对人生还抱有一线希望的人都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
历代帝王,大抵感叹人生如朝露流云,瞬时即逝,都侈望自己长生不老,大兴炼服丹药之风,指望服金石羽化成仙,到头来不仅徒劳无益,还常引发恶疮、痼疾;更有想入非非者,倚仗手中权势,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寻觅所谓仙药。史料记载:秦始皇曾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去蓬莱岛寻找所谓长生不老药,结果泥牛入海无消息,有去无回。
中医养生保健是一种科学的卫生保健方法,它以中医理论作指导,有长期实践为依据,是广大劳动人民健身长寿的经验积累。食物保健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历史上,注重饮食保健获得长寿的例子很多。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极力反对服金石的陋习,注重食疗健身。他躬身实践,寿达一百零二岁(一说一百二十岁)。成为中医界的“寿星”。
千百年来,中医学家和民间养生家不断发展并完善中医饮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这里将要奉献给你的,仅是从中撷取的几朵奇花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