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要为我们的爱情写个开始,但我却似乎看到了我们之间的结局――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到头来还是回归到柴米酱醋茶的平淡生活。原以为爱情喝喝西北风就可以饱,但也要“一日三餐”来滋养。
一、写在开头
他,没有十八般武艺,并不是玉树临风,没有当王的野心,却有“孩子王”的天赋,更有当奶爸的潜质――不无夸张的说,家里的外甥和侄子都经他手体贴照顾过。
听他说的最多对我的评论就是,“总是像个小孩(不懂事、任性)”。因为他有时还是客观说出了事实,我也不好做出反驳。
掐指一算,以月为单位,我们已度过19个月的恋爱短跑,能否坚持为“长跑”也就需要智慧去经营。
二、围城心理
钱钟书先生说过,“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婚前想拼尽全力冲进“围城”,恨不得“朝夕相处”;但婚后会为“芝麻绿豆”的小事吵得恨不得只有“一朝一夕”。
三、“三言五语”,重拾感动
1此“三言”,乃“言意、言情、言志”。
我觉得有“意”才能产生“情”,“情”的催化才可能“志同道合”。
两人相处,这三样可不能少,不然可会少了很多生活乐趣。双方都觉得对方“没意思”,那只会为对方的“情”做减法,只减不曾何来继续相处的决心。那么最初许下的承诺也就不攻自破了。
2“五语”,彼此相处必杀技
盖瑞·查普曼博士的《爱的五种语言》,为爱情放大招。
(1)肯定的语言
婚前彼此将对方夸得天花乱坠都不恶心,婚后的一点鸡毛蒜皮就气得鸡飞狗跳,是对方真的变得入不了眼还是自己变得苛刻了?
其实只是都变得吝于肯定对方了。还记得相处初期,他一个劲地发掘着我的优点――我都怀疑他夸得是不是我,他竟一脸诚实地说,“我是说真的啊”。
(2)关注的时刻
其实这是婚前和婚后最大的变化――关注的点变了。谈恋爱那时,我觉得他的手机只是为了联系我,因为我跟他相处时很少有电话或短信。就是在一起吃饭,也就在等上菜时浏览一下网页。吃饭看电影、旅游徒步漂流等都只为能和对方多待一会。
现在吃饭,手机更是大摇大摆登堂入室,机不离手,怒而夺机还会被安上影响休闲娱乐之名。也许是因为相处时间变多了,也就容易被忽视了。
盯着手机屏幕的时间变多了,“大眼瞪小眼”的时间变少了,那我眼里的你也就越变模糊了。
现在能想起的愉悦时刻竟是他静心安排的周末出行;公开课临近,他二话不说与我讨论教案细节;一起KEEP,一起鼓劲,一起大汗淋漓;电影开场前为我擦干净3D镜片。原来他的“网瘾”只是他觉得无聊,他还有很多对我很是关注的时刻。
(3)专属的礼物
他在“高富帅”中只与“富”不沾边,但很现实的是,这已经决定了现有生活的起点。处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我们一到纪念日是有喜有愁――喜的是感情又攻下一个时间领地,愁的是如何不浪费钱的庆祝。
其实花钱的礼物也买过,但印象最深的居然是煮过的饭菜、为我读过的书。
还记得练科目二的那几天每天都练得手脚无力,一回家总是有一桌菜等着安慰我受伤的心灵,身穿“战袍”――围裙的他带着笑颜为我开门。还记得我被一桌作业所包围时,他便充当我的“十点读书”――抑扬顿挫地朗诵一段。
(4)服务的行动
盖瑞·查普曼说,“如果服务行为对你爱人来说非常重要,那么你也应该重视起来。”
无论婚前婚后的这段时间,他富有“服务意识”,只为我能打上“五星好评”――因为他觉得我开心了怎么都行。
忘了谁说过,爱不是索取是给予。我深知一味地“受宠”也并非长远之计,因为爱是双向的行为,服务也应该是“互相服务”。双方相处少用命令语气,不然只会激发不愉快的情绪。可想而知,假如命令他“去放水给我洗澡”,会可能会留下一句,“等一下”或是“这么懒”的抱怨。但我试过从自己角度出发,“我现在收一下衣服,顺便去叠了它。”这时他反而会顺理成章地接下去說,“那我去放水给你洗澡。”
(5)身体的接触
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有些人相敬如宾,有些人如胶似漆,却都有属于彼此爱的密码――分别时的吻别,伤心时的拥抱,散步时的牵手,睡梦中的鼾声……这并没有固定模式,只要是自己认为舒服的模样即可。
还记得我和他自以为常的牵手就被调侃过。一次是张家界旅游,一路上大手牵小手,同行的驴友说,热恋的人伤不起啊。得知我们已结婚更是大跌眼镜。还有一次,我跟着他去同学聚会,散场时牵着手就离开了,不料后面幽幽飘来一句“在这狭小的村道没几个看得到的啦”。其实也不是秀恩爱,只是平时相处习惯了的接触,也是建立“安全感”的过程吧。
学习了外语、中文,今天也学习了爱的语言,你学会了吗?现在聘用证书有时间期限,那假如结婚证也有期限,你愿意几年一续签呢?我倒希望这证永不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