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板是典型的创业型企业家,这不带丝毫的感情色彩,他的起家,也是源于创业,上世纪90年代,本市还出过一本以他的事迹为主题的小册子《创业者》。但因为是“给政府创业”(公司前身是家乡镇企业),也不好过多的宣传。到了本世纪初,公司改制,老板成了大股东,关于他的创业故事也慢慢的光明正大起来……今天不是来讲他的创业史的,我是来吐槽的。想了解其创业经历的,可以联系我,我手里还有两本他的传记,印刷精美,品相良好,大师开过光……
言归正传,继续吐槽:
正是因为其早年的经历,让他认定了自己的工作方式是最优秀的。具体来说有一下几点:
1.扩张。不停的扩张。这个自他到领导岗位之后,就没停止过,工厂一天天的长大,每年都有新项目,直到小镇子放不下了,就到隔壁镇子铺摊子,后来县里放不下来,就到隔壁省里铺摊子……
不停的扩张,产能不断的提升,也能那手里的新项目继续融资,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目前又继续把投资的脚步迈向了非工业领域,搞的算风声水起,真是老当益壮啊~
2.复用。这个复用不是设备或者资金的复用,是人力资本的复用。这是我公司的一大特色,目前小县城里还没找到另一家企业像我们这样的。上一条不是说了。扩张之路是不停的,所以,人力资本的需求也是不停的。我公司的另一大特色是人多,原超出同水平企业的人数。你可能要问,这是为什么。我来告诉你,这就是我老板的精明之处,他的扩张之路上,少不了要用人,但是你项目来了现找人,时间和金钱都耽误不起。可是我人多,平时工资也不会多发(工资总额其实和别家企业差不多),有了新项目,临时拉一批人去干活,又不用额外那钱,干完了给你扔回来,继续上班。全盛时期,我所在的分公司,就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参与了四个大项目,两个小项目的建设。说的好听点,这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说的难听点,NMD我们是来给你家打杂工的吧。要是这些项目都是公司的也就罢了。有些项目明显是老板自己私人的,也要拉人去干跟本职工作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而且这样的工作很少让工作骨干去(必须啊,不然生产怎么运转?),都是派新人去,这是个恶性循环啊。第一新人长期的干跟自己工作无关的工作,怎么学习进步?第二新人还没对公司形成自己的认识就这般去拉练,会对公司乃至工作产生厌恶,也许在了解公司之前就离开了。(亲眼目睹,上午刚报到,被派去做杂工,下午就辞职了)。这也是老板的省钱之道,也许,他自己还为这个模式赶到骄傲呢。
3.速度。这个应该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毕竟老板曾经在政府领导岗位上干过,有点领导情节。总希望工程项目越快越好。南水北调运河经过我们这里,老板每天上班要经过工地。看到其缓慢的施工进度,老板真实恨的咬牙切齿,表示要是交给他,早就交付了。
在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当然是工期越短越好,能早一天生产,就能早一天获利,也能节约建设资金。但是老板有时候甚至罔顾客观规律,提出各种让人不能接受的要求,犹记得两年前一次一个项目,因为老板那的要求由于政策限制,不能及时达成,把老板气的在现场大骂,一干人等不敢出气,只能偷着笑。
老板老当益壮,把手下人也当成他一样,没有丝毫顾虑,能为工作投入一切精力和体力。他不知道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没有金钱和荣誉,谁还为为了你的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