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拉米苏》
噗……民谣。我在剧场听到都笑出声了……这是什么转型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首歌有点独立民谣的意思,有人说像台湾的indie,我也觉得。很难说这样的转型到底想怎样,定位成典型华语流行了,既然是这样就说不上是本质的变化了。可能以后会越来越多流水线作品吧。
小清新的旋律还蛮耐听的。
主歌两个段落旋律不一样,挺良心的,情绪很好地积累,又有新鲜感。前一段落奇偶句之间是高低对比,奇数句和偶数句分别是相似旋律呼应。后一段落是三句相似旋律的高中低对比加一句回到主调。
预副歌速度慢下来,情绪安定下来再提高过渡到副歌。
副歌的律动其实和主歌前一段落是类似的,结构和旋律则是和主歌后一段落类似,整体感觉和主歌是很接近又不相同,听起来整首歌画风就非常统一。
这首歌没有bridge倒是很正常,最后副歌升个调再重复一遍,很符合定位的套路。
编曲很舒服,简单的配器加上一些画风融合得很好的电子音色,形成层次感挺不错的伴奏。预副歌处钢琴solo的部分有点爵士的感觉,营造很悠闲慵懒的氛围。副歌开始加入电子的音色,间奏用了有点复古的迷幻电子的音色,选的十分到位。第二段的主歌还加了一轨吉他指弹,给前后两段主歌的编曲增加了层次感。
这么轻柔的民谣为啥还齐唱啊喂……根本不要求唱功的歌完全可以让人分别solo啊。
这首歌完成度还是可以的,从旋律和编曲都体现出小清新的定位。演唱其实也没毛病,只不过这首歌适合给小偶像分别solo,表现力也不会太差。虽然我一贯要求逼格要高,不过对完成度不错的作品也挺喜欢,干得漂亮。
《夏日的和弦》
独立民谣二连666666。
编曲很会玩但感觉怪怪的……总是有抢拍的感觉。
主歌两个结构相同的段落,前一段落的后两句下行,后一段落的后两句上行,形成对比。
没有预副歌,直接进入副歌。副歌两个段落,结构相似,每一句分别对应形成呼应和对比。旋律小清新,挺好听。
副歌结束后有一段一般来说适合放在bridge的旋律。只出现了一次,情绪并没有比副歌更高,所以也不像是副歌的第二段。两个结构相同的段落分别是三句相似旋律高低高对比,同时有快快慢对比。
第二段主歌只有后一段落,加快情绪的提高。
副歌唱两边,没有升调,常规套路。
编曲是在慵懒的节奏吉他基础上加上活泼的电子音乐,慢慢过渡到整体都活泼的氛围。
一开始的吉他solo速度从很慢一点点加速,体现出从很慵懒到一般慵懒的变化,有种刚起床的感觉。主歌后一段落加入爵士鼓组的镲片,增强律动。这里没有习惯性地加入钢琴,还真是十分小清新,很克制不装逼,将安静慵懒的氛围保持住。
到副歌就开始逐渐加入好多新的音色,热闹起来了。但正是这些新的电子音色在律动上没有细心调教,产生了抢拍的感觉。
第二段的编曲比第一段又稍微多了些配器,多了点新鲜感。但是结尾又偷懒了,稍微给个长点的结尾啊喂。
这首歌有solo分词了,听起来很舒服啊,语感没什么毛病,律动也还行,偶尔拍子踩得不太准咯。其实连副歌也solo一下也可以的,不过音色不太hold得住就是了。
这首民谣还是挺好的,完成度不错,小清新扑面而来。
《summer love》
这个公演里第一首让我感觉有点逼格的歌,挺有趣的,不过感觉虎头蛇尾,各方面表现也不是很平衡。
主歌从一个动机发展出两个结构相同的段落,分别在最后一句呈低高对比,最后回到主调。
预副歌从一个新的动机开始发展,用更高的音和主歌的动机做对比,顺势提升情绪。最后一句中再现了主歌的动机,并引出副歌的动机。
副歌由一句多次重复的hook句间隔插入引导情绪的旋律,四个小段落刚好形成起承转合。
单拿旋律出来讲其实不见得有什么厉害套路,hook句也是用到烂的动机,很难说是动听的主旋律。
这首歌的分数全靠编曲来拉高,之所以认为有逼格,也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在流水线生产中不多见的标志性特征。
一开始那个八音盒什么鬼,那段旋律跟歌里的旋律不像啊,八音盒这种让人联想到情怀的音色,居然不是用来演奏一段将要被再现的主题,不是很懂你们。
接下来就是所谓的标志性特征,在吉他分解和弦背景中,一个用大回响的合成器音色搞的「登……登登……登」的动机。老实说,如果不是因为让我联想到chainsmokers那首《closer》里节奏略有不同的动机,我大概不会觉得这里有逼格。
接下来是管乐和电吉他配合的一段很骚的前奏,这段听着很爽,管乐和电吉他两条轨此消彼长,背景还有Funk节奏。这个前奏是整首歌第一个让人兴奋起来的地方,情绪已经被迅速提升了。
主歌伴奏最有存在感的是那个标志性的动机,这个动机的重复出现,可以视为要强调这个特征,在我看来这体现出了编曲的野心,是有意要做出有风格的作品。其他音轨逐渐添加,织体里至少同时存在3条旋律线,到副歌时高中低频彻底被填满,这里的副歌主旋律虽然单调又俗气,但也能有洗脑的效果。
间奏是又一段织体复杂的编曲,很骚的电吉他轨在其中只是此起彼伏的各种音色中一份子,funk节奏和管乐组在各自的频段都很有存在感,这段是很酷炫的亮点。完了之后是编曲完全重复的第二段和无聊的clap之后又来一次副歌。1931的歌编曲就是喜欢偷懒。
演唱最大的毛病是节奏感跟不上,主歌部分明显就是手忙脚乱的咬字,这种欢脱的编曲就该唱得欢脱呀,小心翼翼还没踩到点上的感觉太尴尬了。
一首亮点和槽点一样多的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歌。
《盛夏星空》
典型偶像歌曲,这种风格在公演中居然属于难得的。
旋律的变化算多的,对情绪的调动都是常见套路,整首歌听下来都是很热烈的气氛。除了套路用得轻车熟路以外,旋律也有熟悉的感觉。
主歌两个段落是相似的结构,主要由一个4个半拍加一个停顿的动机发展出来,逢单数句就在末尾回归主调。主歌的情绪调动集中在双数句,然后将后一段落的第3句横跨到后面的小节,提早完成主歌的总结,破坏掉重复的结构,减少单调的感觉。
预副歌律动放慢,由一个从主调下行的动机发展出来3句分别是下行上行平行,最后一句上行过渡到直接升调的副歌。
副歌两个重复的段落,都是两句上行两句下行,后一段落最后回归主调完成总结。间奏完了以后又降回去主歌的调。
第二段和前面一毛一样,然后又没有bridge就直接最后一遍副歌,结束。
这个旋律老实说有点俗,主要是因为几乎有一半句子要回归主调,要不是在副歌会有升调,这个旋律就太无聊了。
编曲在一开始就比较丰富的基础上,仍然在第二段做出了明显的区别,整首曲子一直都有比较多的细节。
第二段的主歌前一段落,把后一段落的行走bass和失真吉他提前拿了出来,增强了紧张感。后一段落把鼓组换成了更快更有规律的节奏,进一步提高了情绪。
这首歌的升降调是在整个编曲的布局之中的,前奏间奏跟副歌是一个调,到主歌其实是先降了调,到副歌再升回去。大概编曲也是一边吐槽主旋律太水一边不得不用转调来挽救它。不过……你都想到要挽救了,怎么不给编个酷炫的吉他solo插在最后两遍副歌之间,没个过渡就直接连在一起,好没劲的。
演唱方面,又没有solo,和声又是只有几句,还是轻声细语那种,整首歌的演唱都没有激情。你想象一下,用卢静说话时的音色和音量来唱这个歌(对就是那个好像是鼻塞的声音),是不是比原版都还明亮活泼一些。
这首歌虽然是典型偶像歌曲,不过这个质量也就是那种埋没在专辑角落里凑数的水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