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三天,今年的九月就要过去,感觉过了九月,这一年也快过完了。
昨晚,写作群里的老师们,让我们再做最后一个季度的计划以及过去这两百多天的复盘与总结。我能够理解老师们“用心良苦”,想让我们再一次地重振旗鼓,意气风发。
但我没有参与,那个时间我正给孩子们讲英文故事。
早晨,我翻了群信息,几百条的信息,随着手指的滑动,我看见了小伙伴们那些“令人眼红”的佳绩:有人签约老师门下、有人写了两三本小说甚至签约各家平台,有人靠写作赚回了学费……
反观我的这200多天里,毫无成绩,最多保持了日更,坚持227天写作。讲真也上不了台面。
曾经,当我看见“别人的佳绩”时,我会陷入羡慕和焦虑,甚至看见别人写小说,我又会迷茫:“我到底该写什么”、“我的写作定位在哪”?
前段时间看了《反脆弱》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词“内耗”,曾也听说过,但没思考过。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方面的“认识”,书里关于“内耗”内容,对我感触颇深:
你越是内耗,越容易心情糟糕。情绪容量越低,对别人的宽容度就越低,对别人的要求就越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内耗过多的时候,你外在能投入生产的自然就少了。你这时候你想想外面的事,什么都还没干,一想,就已经累了。
这些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很多时候我便是这样:
当看见很多英语牛蛙视频时,我为孩子的英语烦恼;当看见别人家的孩子练琴那么地投入,那么地享受,我家的为什么那么“机械”和“不情愿”;当看见别人坚持多少天运动时,我又开始埋怨自己的不坚持;当看见别人写出那么优秀的文章,我又焦虑自己怎么写得那么差劲……
当看见……当看见……
一系列这些“看见”,让我抱怨、焦虑、痛苦、迷茫、自责等等。有时即使一天没做什么,我都莫名感到“累”,什么都不想做,就想躺在床上看看电影,刷刷视频。但是,做完这些我又对“无所事事”、“浪费时间”而愧疚,指责自己没有自控力。
原来,这些就是“内耗”,让我走进无数。
当处于“内耗”状态时,情绪也必然朝着“负能”发展,对别人的宽容度很低,不经意间就发火咆哮,影响家人,影响亲子关系。
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提到一个理论叫“情绪劳动”。
大概说除了日常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外,还存在一种被忽视的劳动,就是情绪劳动。
前两天读到洞见的一篇文章: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是拒绝内耗。
想想也对,自律的前提就是行动,再行动。光想不做,都是精神“内耗”。
当我再看见英语牛蛙视频的时候,不要再有无谓的“烦恼”。打开视频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的,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洞察人家的父母怎么去做。然后分析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和我身上的哪些需要改进,最后找到适合我们的学习方法,才是看视频的初心。
任何事情都可以这样,寻找帮自己的方法,其余的什么,再什么,就不要想了。
写作群里小伙伴们的复盘,那么“令人羡慕”的成绩。我不再焦虑和颓废,不再埋怨自身的不努力。和他人相比必然让自己不舒服,且很不爽。我们虽在一个写作训练营,但背景、起点、阅历、目标没一个相同。
为什么要比?
这200多天里,我写了227天,二十多万字;读了四十多本书;与孩子的关系融洽了不少;学了粥左罗的时间与思维课程(这个对我影响挺大),大大提升了思维模式,还有其它的杂七杂八。
下季度我的目标还是:带好两个孩子,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继续日更写作,提升写作速度,达到固定时间就能写的自律状态,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写个几百字。还有读书,考试,有这些便足够了。
即使以后刷个视频,追个剧也能容下那个“浪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反脆弱》里有这样一段话:人生如多艰,糟糕在所难免。别人还没拆穿,别自己先拆起来了。受伤了,自己还往伤口上撒把盐,嫌弃自己一顿。何必呢?原谅自己,接受这次就是糟糕,就好了。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