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由奥斯卡最佳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的《环太平洋》在全球上映,其高达1.9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在好莱坞大片中也算屈指可数,然而全球仅仅收获4.11亿美元票房,虽然票房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其良好的口碑依然为续集埋下了扎实的基础。当年,它在中国市场的反响极其出众,砍下了7亿人民币的票房,超凡的视觉特效,震撼的打斗场面让影迷们一直期待第二部的回归。2018年,《环太平洋:雷霆再起》上映,时隔五年,当我再次走出电影院时,不得不感叹,好莱坞的技术比起几年前似乎又更为成熟了,但是其中庸的剧情难以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的故事发生在第一部的10年后,太平洋海底的虫洞再次被打开,外星侵略者亦再度凶猛来袭,为保卫地球,新一代的机甲驾驶员驾驶着与时俱进的新型机甲与地球入侵者展开了一场场惊天动地的殊死搏斗,与之前的单线索叙事不同,续作中多条线索使得故事更加错综复杂,机甲猎人除了要应对外星怪物之外,还要应对人类内部的纠葛。
5年前在电影院观影的时候我依然记得《环太平洋》给我带来的震撼:当巨大的机器人以笨拙的姿势立掌扣拳,全身漆皮疙瘩都起来了。打足30分钟的香港之战更是让肾上腺素狂飙,从一开始“红色暴风”与“切尔诺阿尔法”被肢解的悲壮,到后来“危险流浪者”的反击,轮船、货柜、大剑,手边抓起什么就打什么,动作毫不花哨,简单粗暴,但快感十足。作为观众,你能够感受到这其中抑制不住的对巨型机甲与日式怪兽片的爱,称机甲为男人的浪漫毫不为过。
得益于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拍摄的手法,悲壮,激情,为拯救世界而奉献的精神。《环太平洋》整部电影带来一种不同于变形金刚亦或是其他超级英雄电影的厚重感,让观众纵情于华丽的特效之中,同时也不会忘记主人公在电影中拯救世界的使命感。5年后的《环太平洋2》似乎在缺少“陀螺”的执导后犹如少了主心骨一样逊色不少。
5年前初识《环太平洋》的时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机器人电影的一个标杆,赛博朋克式的美学执念让导演打造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变形金刚》的表现形式,《变形金刚》是极度拟人化的,里面的变形金刚们可以说是钢铁版的人类,《环太平洋》里面的机甲不同,他们是机器,他们是打怪工具,所以相比于《变形金刚》强调了更多的“机械感”。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非常的机械化和机器特有的笨重感,显得更加真实。《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却完全放弃了这种设定,将机甲塑造出了变形金刚的感觉,打斗更加灵活,动作更加流畅,特效完全“变形金刚化”。
影片在镜头方面比起前作也逊色了不少,第一部中运用了大量的近景,打斗也给了机甲身体部位很多特写镜头,展现出了机甲在完成每个动作时身体零件的运作,你可以清楚地看见,流浪者在脚着地时脚部的液压装置配合齿轮零件的减震。而第二部却直接砍掉了这些优秀的细节,大量的远景与《变形金刚》表现的方式如出一辙。
虽然镜头逊色不少,但是特效显然要比上一部出色,上一部《环太平洋》其实有一点是很令人诟病的,就是大部分的机甲动作戏都是夜景,甚至是滂沱大雨和水底进行,虽然制作上没有问题,但是从观感而言,多少有点累眼睛。而这一次的《环太平洋:雷霆出击》几乎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所有的机甲动作戏都发生在白天,而且大部分都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之中,所以当看到机甲与怪兽谈笑间摧毁一栋栋高楼,甚至利用地形做一些战术配合时,视觉上的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
如果单纯把本片作为爆米花电影也未尝不可,错就错在第一部可是奥斯卡最佳导演执导的啊,本片的导演斯蒂文·S·迪奈特显然就把这个ip玩砸了,中庸的剧情可以说是电影带来的最为直观的感受。如果单从剧本来看,其实还是有很强的可塑性的,然后在电影中的表现着实差强人意,关键的点没抓住,却被大量自以为是的笑点来填充。无法忘记《星战8》中一直发情的黑人小哥,他在本片中依然如此,譬如:看我英俊的面庞,不仅如此,影片加入了大量的植入广告,仿佛让人回到了《变形金刚4》中在楼顶喝伊利牛奶那样的窘境。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演员终于不在打酱油了。首先是饰演将军的张晋,军装之下依旧英气逼人,而景甜终于能够站在国际的舞台上有大量的戏份了,最后驾驶的小型机甲“拳击手”,蠢萌蠢萌的,在决战的时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比起四台主角机甲塑造的形象好太多了, 顺便一提,我似乎只记得“流浪者”,这一台机甲,其余三台名字都喊不上。
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不比几年以前了,观众们更乐意为好口碑的电影买单,过年的《红海行动》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环太平洋2》虽不及第一部,但如果只是作为爆米花的休闲之用,也算上乘影片,然而其中庸的剧情确实难以让人留下更深的印象了。由“陀螺”开启的系列的第一部也该由他继续接手完成这个系列,还是期待一下几年后的第三部作品吧。
ps:那一幕致敬高达或许才是本片的究极核心,毕竟第三部是要吹响反攻的号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