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跑的这几天,从别人的接待车回来的路上,和开车的师傅无事儿搭话,成年人最常聊的不过是孩子、车子、房子等话题,在房子这个话题上,再一次听到了熟悉的抱怨。像他们这一辈50出头的中年人,其实是可以赶上房产红利这一波机会转身成为富人的,他的说辞充满了懊悔,后悔于曾经把钱守得死死的,后悔于以一个非常廉价换成房子的机会却没有把握。这些话相信你们也会多多少少听身边的老一辈抱怨过:“当时我要是多买两套房子;当时我要是接受换房子的意见的话,人生都会不一样了”等等意思相近的话。
一个时代有属于一个时代的机会,如果真的所有人都把握机会了,那这个世界也就没意思了。总得有人心甘情愿当下的生活,社会的阶层总得是呈现金字塔排布的,虽然说起来很邪恶,但我希望今天做V商的你们,不要承认自己就应该一辈子身处金字塔的最底层。
这样的一个案例,反映出人们在面对机会的时候,习惯性的是怀疑、不信任以及观望情绪。一方面没能把握机会是眼界,一方面也是某些机会需要的起点较高,没办法想象。就比如雄安新区是个机会,你明知道到那里去遍地黄金,但是普通人没这个资格。
现在人们对于V商这个词汇,虽然接纳的人越来越多,但还是以不信任居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其实她们的能力与眼界会高出普通人许多,因为在实体创业阶段她们就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说面对网络,由于没有接触,所以疑心深重也是情有可原。V商不是长久之计,可能就是从她们这样的人群中传播出去的。毕竟网络与实体在很多老一辈人面前,是敌对的关系,特别是那些曾经从实体尝到了一定甜头,但是如今却被网络经济打趴下的人群。
那么V商真的就不是一个长久的行业吗?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很多人对于V商的界定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们认为卖三无的产品是V商,传X等于V商,烂脸的是V商,假大空的也是V商。那我来举个例子,大家看是不是属于V商范围。
案例一:AJ在小区外开了一家水果生鲜超市,每次到店顾客如果扫描一个二维码加好友,可以免费领取一个手提袋。他们家的水果可以送货上门,店铺的熟客平日里下雨不愿意出门,在V信上联系到AJ选购了一些水果,然后在V信上付款完成交Y。
案例二:关于知识付费,譬如V信公众号,某些知名作者通过公众号展开新书推广,其最终目的都是落到实处把新书销售出去,那么这样的情况,算不算是V商。
案例三:茅台镇的人都在V信上卖酒,东北人在V信上卖五常大米,云南西双版纳的在朋友圈卖普洱茶卖傣族工艺品,广东人在朋友圈卖高仿手表卖洗发水卖化妆品卖LV和香奈儿,江苏人卖大闸蟹,福建人卖红茶,大连人卖海鲜等等。
相信答案大家心里都清楚,所以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能做长久的行业,而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有一句话可能多少有人听过,就算是V信这款软件不出现,也一定会有新的一款软件来承载起这个行业。最后作今天的总结,在面对这个行业的时候,越早进入的人赚得越是盆满钵满,越晚进入或者压根儿选择不进入的人,只会落到如开篇那般人到中年时候的后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