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书体的笔法比其他书体突出,所谓突出是指方笔方雄,圆笔圆浑,两者相比较起来反差极大。以方笔为代表的《龙门二十品》起笔方峻,收笔笔势下捩衄收;以圆笔为代表的《云峰山论经书诗》,起笔无迹,止笔无痕,浑穆中寓方雄。所谓方笔多主方,但并非笔笔皆方;圆笔多主圆,也并非笔笔皆圆。
但是,由于经典碑帖的创作年代都较为久远,多有残缺污损,加之大多由金石传拓而来,无论是点画的起笔、行笔或是收笔,还是结构的穿插组合,用毛笔较难展现出来。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得其门而入。
现年85岁的孙伯翔先生作为当代北碑巨匠,其魏碑创作在当代碑学领域具有创造性启蒙意义。他将“刀”“笔”作统一观,使每一字都成为一个高度造型观念的视觉表达。孙先生认为,想学好魏碑书法,首先要对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做到游刃有余。并就魏碑书法中的基本笔画之——“横”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
掌握好起笔或方或圆的效果并不是太难的,先入法后随意,难度更大的就是长线的起伏。长线运行要有节拍疾徐,要有长线的曲涩效果,“一线之内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先哲的话道破了笔法的巧妙运用。长线缩短是点,短点伸长是线,无论是点是线,它的自身都有生命力,有它自身的语言。
比如在《张猛龙碑》中的横,起笔或露或藏自然多变,行笔著力中含,由涩起伏,如物有阻,止笔略有领意,有的势尽笔收。它的横笔以中实内涵之力贯穿着起、行、止,与唐碑整饬的横有明显差异。唐碑的颜字和柳字多见于两头重、中间轻,收笔上提而下顿再收回,且多孤势之笔。《张猛龙碑》的“王”字上笔为仰,下笔为俯,中横平和,三个横笔几乎相等,成方块形,笔力沉实俯仰和谐。
我年轻时常犯一种毛病:注重外围,疏忽中宫。比如“明”字“目”的中间两笔和“月”的中间两笔,在临写时千万不要轻率,愈小的笔画愈要精到,愈要认真沉实有力。所以,无论是长横或短横都要用心地认识它,才能驾驭腕力,平拖、死滞、浮滑都是写长横的大忌。
先人对魏碑书体方笔起笔总结为两句话,“横笔竖下,竖笔横擎”。横笔竖下是说将笔斜侧,竖笔横擎法则近呈横侧状,继而提起再伏向右上方行笔(指横)。如写横时,先完成竖的运笔再重描笔往右行笔,这就大错特错了。正确的写法是“空中落笔”,笔没落在纸上,意已注入笔端,落笔后立即弹起(提),再按(顿)行笔,力求将一笔一气写出来。此中真意,还需要在练习中多多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