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海棠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心理营养》。
自从有了孩子,家教育儿的书我看过不少,如果说,有一本能让我“幡然醒悟”,那这本就是。
一次开学季,当当做活动,我买了一堆的育儿书,这本《心理营养》是其中一本。
当时看书名,感觉应该是心灵鸡汤类的书,心想看看也无妨。买来后,我一直把他放在书架,没有机会读它,觉得他不够“畅销”。
直到有一天,我站在书架前,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不确定要读哪一本。这时,像是冥冥之中有所指引,我的目光在这本书面前停了下来。
当我把他翻开,认真仔细去读,了解了“先亲子,后教育”的理念,突然像被点化了一般,彷佛也找到了这几年育儿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大宝出生那天起,我就想“要好好的教育他长大” 。我知道,“你不能给别人你没有的东西”,养育孩子,我没有经验,但我可以去学。
我去看了很多育儿相关的书,我希望我的孩子“知书达理有礼貌,敏而好学有灵气,勇敢自信具有好品格”。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的“教育”时常让我感到有些拧巴,无助与焦虑时常困扰我,甚至“鸡飞狗跳”的场景不时上演。我也渐渐成了孩子眼中“最凶的妈妈”。
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教育肯定出了什么问题,但又不确定问题的根源在哪?
正如原《父母世界》主编朱正鸥看完这本书所说:“教育”二字带来的强大使命感和紧迫感让我们忽略了这样的事实:我们与孩子之间先有关系,后有教育,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且不论究竟是谁帮谁)。”
忽视和孩子内在的亲密关系,一味追求“更高、更远、更精”的“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我们经常说,以终为始,我们的孩子还年幼,但十几年后,教育改革变成什么样,我们谁知道呢,如果终点变了,我们的开始又有什么意义?
有时,我们出发,走着走着,却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这时需要回归初心,先给足孩子“营养”,如书中所说:“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是给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
养育孩子,或许“以始为终”是更好的一种选择,以“心理营养”为始,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也许我们求而不得的终点,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就会发生。
这就是所谓的亲子关系越好,我们的“教育”才越有效吧。
那么怎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想为之好好相处一场的生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营养?
作者带着“生理营养”的理念给我们娓娓道来。
本书作者林文采博士,是马来西亚亚籍华人,美国临床辅导学博士和家庭治疗专家,她一直致力于“心理营养” 理念的传播,2008年到中国授课,帮助无数家庭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最后,多年授课和工作经验结集成书,本书在豆瓣也赢得8.9的高分。
“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书中的这句话,我思考良久。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反感母亲的教育方式。我曾想,以后绝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但是,当我成了母亲,在情绪失控下,我变成了“我母亲”,如出一辙的伤害着我的孩子。
有段时间,我不想和母亲联系,甚至她的电话我也不想接。直接看到这句话,突然有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
是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字,仅仅认识自己的名字,但她抚养了我们姐弟三个,每天为了生计奔波,为了生活,拼尽全部力气。
这时候,难道还要求他们用“接纳”“尊重”、“赞美和认同”“安全感”来养育我们几个?
在当时的环境和认知里,她关心、照顾我们。现在看来,在教育孩子上,有些事情也许错的很“离谱”,但这已经是尽她所能,给我们最稳妥的“爱”。
如同你不能要求一个小学生去做大学的“微积分”一样,她真的没那个能力。
靠着这句话,我尝试慢慢和母亲和解,虽然过程不是那么顺利,但至少我意识到了,去做了,而不是一直在那控诉和埋怨。
只有和解,才能真正放下,用正确的心态养育我的孩子。
也正因为这句话,我也试着和自己和解,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学着“做自己的好父母”,用平和的心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第一次当妈妈,我也会犯错。
在与孩子相关的大事小情上,我积极学习,充分考虑,审慎决定,也许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我相信,我做了我力所能及最好的事。
都说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的确如此,那是一场两个鲜活的生命相互成长、互相成全的旅程。
书中在谈到“妈妈的成长和自我支持”中,曾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叫作 非如此不可的事情,尤其是时间、金钱,完全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当你的内疚足够大,你自然会减少工作量,减少应酬。当内疚并没有让你做出改变时,至少可以说,内疚并没有你内心的某些东西重要。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读到这,我豁然开朗。是的,世界上没有一种叫作 非如此不可的事情,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就比如,是选择做“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这也只是个选择问题,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能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榜样”,有没有“自我价值”,取决于这个“妈妈”有没有“能量”,“希望”和“自我成长”的意识。 心若向阳,何惧迷茫呢?
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不在于是否职场还是全职。
幸好遇见这句话,在面对生活和孩子时,我少了些焦虑和抱怨,多了一份从容和安定的力量。
读到这,也许你确定无疑,这是一本心灵鸡汤。
我想告诉你,它不是。这是一本育儿书,只不过她有疗愈的能量。
本书结构清晰,主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了是五大心理营养的基本理念,包括无条件接纳、在你生命中,我最重要、肯定、学习、认知等,还有怎么根据孩子的先天气质,因材施教。
也许你对一些名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他们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我们为人父母究竟该如何去做,就是这本书存在的意义。
下篇主要是问题和解决方法,用“心理营养”的理念,轻松高效的指导我们具体该怎么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它占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一共涉及
1.安全感2.情绪管理3.性格难题4.行为偏差5.社交与社会化6.夫妻关系7.妈妈的自我成长与支持8.父亲养育9.隔代养育10.性教育11.疑难表现12.其他生活琐事等十二大主题,包含内容之广。
比如孩子爱说脏话、动手打人、不愿上课、厌食、自闭怎么办?孩子暴躁、爱发脾气、胆小害羞、执拗不合群怎么引导?妈妈产后抑郁该怎么预防和疏解?隔代养育出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关于养育孩子,你想知道的、困惑你的、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书中统统都有,并且作者都给出的中肯、讲理又不乏温情的解答。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
很喜欢它封面的一句话: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和绽放。
诚如书名,汲心理之营养,让改变真正发生。
我受益了,希望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