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老师必须相信高考语文成绩是语文学习的附属品。
有个这个理念,下面的内容才有操作的必要。这样老师才可能从文字,语言,文章,文章内容,写作意图,以及如何完成文章的角度跟学生一起探讨文章。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速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我对一轮论述类文本专题设定的阶段性目标。
方法:
1.老师必须要有自己梳理论述类文本的脉络的习惯,从段意和作者段落意图两个方面同时梳理。(段意是文本客观显现,段落意图是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目的等。)此方法梳理10篇以后,让学生自己梳理三篇交上来看看,以后学生慢慢会养成习惯。(要允许学生试错,就像我们没有参考答案也会出现失误一样。)
2.老师必须不能太功利,太急于求成。因为语文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不同,自然学科有很多方法让学生掌握了,他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语文,却是不同的文章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的。因为作者在写文章时也会考虑角度新颖,思想深刻等因素,读者便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这些体验的规律的形成或认知需要大量的阅读,反复的验证甚至比较,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给学生时间,给他们认知的时间,给他们阅读体验的时间,很重要。
3.老师不要在计划里列上: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时间两周。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读起来有时都会觉得有难度的文章,你想两周能给学生讲什么,除了那几个超级简单的错误点的设置名词,还能讲什么!一轮复习时,任何语文老师都无法逃避周测、月考、模拟考,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每一次出现,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带着学生梳理10篇,开学两个月后,这个数量就完成了。学生也在慢慢变化。切记,这个专题不是靠刷题能够解决的。尤其是尖子生。
4.每一次梳理之后,可以就学生不容易区分的选项详讲一个类别。注意,此时讲选项,对文章细节的比对已经不再讲了。要讲的是逻辑错误,以及无中生有之类学生经过反复的训练论证才能搞清楚的错误点。
5.教学生阅读论述类文本的方法。
6.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还是要学生掌握的。因为知识储备必不可少,关键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甄别选项,这样会事半功倍。
下图中的必备知识所有的一轮资料上都有。
下面的两张图片节选内容,网上可以搜到。难度较大,老师吃透,再印发给学生,需要三个早读的时间。建议二轮再印发。
下面这两张图片,是针对学生对表修饰性的定语和表限制性的定语混淆导致“真假偷换概念”类的题目做错的内容。详细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本校高级教师宋自强老师的公众号“语文和我”,里面全是解难释疑的干货。
理念先行,有了科学的理念,再努力时,方向才不容易出错。
下面的图片,请您耐心看完。
第一张图片: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
第二张图片:此张图片的内容关于从“写作目的”可以找沐斋的《登高》作为例子。
因果关系里的连环因果包括两种情况:A. 情节因果。如,我进教室——被石头绊倒了——学生嘲笑我——我生气了。
我生气跟学生嘲笑我构成果因关系。跟其它的无关。这种因果关系有时间先后,小说里经常用此种关系。
B. 秦始皇暴政——农民起义——秦朝灭亡。此种关系就是事理因果。
农民起义导致了秦朝灭亡。
秦暴政导致了秦灭亡。
无论是根本原因还是直接原因,都和后面的果构成因果关系。选项的设置较多的从此角度入手。
同理,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也如此。
第三张图片:沐斋的《登高》,讲“从写作目的入手”。注意第四张图片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
第四组图片:课堂展示梳理文脉。
第五组图片:
强调概念在论述类文本中的作用。
从另一角度讲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勾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