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非
周末的早晨,钻石路宽广而又宁静。道路两旁,数百株银杏树,举起金色的火把,点亮人们的眼眸,也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道路深处。深处,目之所及,是巍峨矗立的钻石大厦,更深处,是一座由两根白色大理石柱造型的坚固厂门。
这是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所在地。这条道路,就是株洲市闻名遐迩的钻石路,以株硬集团商标命名。
此刻,父亲牵着女儿的手,从钻石路口往里走来。天青色的街道,金色的树和落叶,一大一小漫步缓行的身影,被徐徐而来的秋风涂抹成一道城市风景画,唯美而又生动。
突然,一个声音在耳边想起,打破了眼前的宁静。原来是一个年轻人步履匆匆的追上来问路:“请问,株硬集团,是这里吗?”“诺,就在前方,你看,钻石大厦就是它的办公楼。”父亲回答道。 “没想到这么好找!”来人道谢离开。
父女继续向前。没走几步,又遇上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路上踌躇犹疑。父亲早注意到,估计是什么事拿不定主意。路过他身旁,父亲探询地望向他,果然听他问道:“这儿是六O一吗?记得好像就是这儿,又不敢确认。”
“诺,前面就是六O一。您看,办公大楼、生活区,工厂也在前面。” 父亲边说边指给他看。
“我三十多年前来过,出火车站拐两个弯,十几分钟就到了。但如今变化太大,不敢相信。谢谢,谢谢。”父女俩继续往前走,留下老人在那感慨不已。
女儿本来一直盯着脚下,看着像蝴蝶翅膀般好看的落叶,生怕被自己不小心踩到。这时却突然仰起脸,好奇地问父亲:
“爸爸,他们刚才问的好像是两个名字,你却指给他们同一个地方。”女儿学着父亲的语气,装着大舌头:“诺,前面就是株硬集团。诺,前面就是六O一。”
父亲看了看调皮的女儿,意味深长地说:“你马上就要读小学了,爸爸可以跟你讲讲株硬集团的故事了。其实从你爷爷到你,我们一家三代,都是株硬集团的人。爷爷从外地来到这里,而我俩都是土生土长,株硬集团是我们的家。”
“你刚才问得好,株硬集团有两个名字,过去叫六O一,现在叫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它以前其实还叫过其它名字,我不记得了,反正最有名的就是这两个。”
“哦”女儿有些不解,“那为什么要叫六O一啊?像电影里的一个代号。”
“是的,就是代号。”父亲说,“那个特殊年代,我们的祖国还不强大,世界也不太平,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都有一个代号,就是不想让坏人知道。株硬集团生产什么产品,你想不想知道?”
“想”,女儿说。
“株硬集团生产的产品叫硬质合金。它是一种稀有金属材料,是工业加工、矿山、石油开采、工程作业包括国防军工等不可缺少的工具材料。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实也离不开它的默默奉献。它有接近钻石的硬度,所以人们用“钻石”做了它的商标。”
“当然,钻石两个字,不仅仅是表现产品品质,也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凡是株硬集团的人,又叫钻石人,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想”。
“因为这里的人们,希望他们能够像钻石一样坚强、美丽;能够像钻石一样活出人生价值,造福人类;能够像钻石一样追求过硬、进取无限。”
“他们做到了吗?”
“当然。”父亲指指前方,“你看,漂亮的办公大楼、宽广的钻石广场,绿树环绕中的工厂,像不像花园?”
“像”。女儿回答。
“其实,它就是一座花园式工厂,八十年代,这里就被国家命名为花园式工厂。”
“从一九五四年开始,从它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片硬质合金开始,它生产的产品,就一直在填补国内空白,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打造,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到了现在,公司经过改革浪潮的洗礼,又归属到中国五矿体系,更是身康体健,一往无前,依靠全体钻石人的努力,始终站立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位置,名扬四海。”
“爸爸,这些我不懂,我想听故事。你给我多讲讲六O一的故事,好不?”女儿说。
“这些故事,爸爸只知道,公司1954年建厂,是国家从前苏联引进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当时的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塘,从全国各地抽调了许多人来到这里,他们怀着满腔热血,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硬是让这里改天换地。后来的人们一代接一代,传承了这种钻石精神,奋力拼搏,创新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和荣耀。六十五年来,在这里涌现出了很多全国劳模和先进人物,他们的奋斗精神传承至今。”
“那你给我讲一个劳模故事。”女儿说。
“这样吧,快到家了,爷爷在家等着他的乖孙女呢。等会要爷爷给你讲故事,爷爷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他抽屉里有一大堆荣誉证书,你看过没有?”
“没有,爷爷从来不跟我讲他自己的故事。为什么?”
“这个嘛”,父亲笑笑,“这又是他们老一辈人的传统,只做不说,看起来默默无闻,其实一辈子精彩纷呈。”
“好,那快点回家,我要爷爷给我讲故事,讲六O一的故事,讲他自己的故事。”女儿催促道。
阳光这时正透过一排排银杏,密密匝匝洒落下来。一阵风起,树叶一阵婆娑,整条街道突然变得流光溢彩。仔细听,又仿佛在欢笑,一路绵延,绵延至钻石路的深处。
那里,是钻石人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