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
项籍,字羽。
按今天的标准来看,小时候的项羽不是一个好孩子,读书识字,他不愿意学,然后去学剑,又没学成。
吃啥啥都香,干啥啥不成。
项羽的叔叔项梁非常愤怒,但是项羽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够了,学习剑术,也就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项羽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项梁一听侄子这么有志气,于是就教项羽兵法,项羽非常高兴,可是刚学了一点兵法皮毛,又不肯学到底了。【《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虎头蛇尾啊。
但是项羽少有志气确实是真的,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的时候,项梁曾带着项羽一块去观看,项羽看到始皇帝,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这家伙给项梁吓坏了,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告诉他:“你小子别胡说八道,这可是要满门抄斩的。”
尽管如此,项梁还是认为项羽很不一般,项羽也确实不一般,史书记载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换作今天来看,项羽的身高得有小一米九,力气巨大,可以把鼎举起来。
这简直是天神下凡。
后来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项梁和项羽带领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军,也就是我们后人常听到的江东八千子弟。
当然了,秦末名将章邯在定陶之战大破楚军,彼时的将领还是项梁,但是此战项梁战死,项羽开始走上舞台。【《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这里我要插句话说一下章邯,此人也不简单,陈胜吴广起义后,陈胜已经称王,手下大将周文带了几十万军队直逼咸阳,章邯却组织了一批刑徒和奴家子(就是带着一批苦力工人和奴隶)正面把周文几十万人干趴下了,然后就是各种平叛,屡战屡胜,直到我们刚才提到的定陶之战干死了项梁。
打败楚军之后,章邯认为楚地的叛乱不再是威胁了,就渡过黄河带兵攻打赵军,赵军败了以后逃进了巨鹿城,于是命令秦末另一个名将王离以及秦将涉间包围了巨鹿城,章邯自己率军驻扎巨鹿之南,筑起甬道送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
而项羽的成名之战恰是巨鹿之战,此战项羽破釜沉舟,砸锅卖铁……哦……不对,是砸锅凿船,反正吃饭的家伙都不要了,只带了三天的口粮,然后九战九胜,断绝了秦军粮道,俘虏了秦将王离,涉间不肯投降,自焚而死。【《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然了,我这里还要说一下,这个王离也了不起啊,此人是王翦的孙子,王翦这人在秦国一统的时候打败楚军,当时楚军将领叫项燕,项燕在兵败以后自杀。
但是有意思的事情是,项燕恰恰是项羽的爷爷。
多年以前,爷爷对爷爷,一个爷爷输了;多年以后,孙子对孙子,一个孙子赢了。
你品,你细品,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
巨鹿之战中,项羽以五万敌四十万,败了章邯,俘虏王离,逼死涉间,但是我们可千万不要以为秦军都是窝囊废,章邯的刑徒军自不必说,自章邯平叛难得一败。
而纵然是后世不怎么出名的涉间,也曾在早年间跟随蒙恬和王离驻守长城,北击匈奴,此人也是十分骁勇善战。
更何况,王离和涉间带领的军队也是长期驻守长城的精锐部队。
这几个人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但是没什么用,因为他们运气太不好,遇到了项羽。
而巨鹿之战那一年,项羽才25岁!
但是巨鹿之战打完以后呢?项羽召见诸侯将领,当这些将领进入军门的时候,一个个都跪着往前走,没有人敢抬头仰视。【《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再说彭城之战,刘邦带着五十六万人把项羽的大本营给掀了。
项羽这时候干嘛呢?正在领着军队攻打齐国,听说这消息以后,他告诉部下,你们接着打,我带人回去料理刘邦。
带多少人呢?
三万!【《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三万打五十六万?能打过吗?要打多久才能打过?
项羽告诉我们,能打过,半天就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拂晓发动进攻,中午就大破汉军。
服不服?服!
彭城之战,刘邦损失了十几万人,这就完了吗?
没有,项羽三万人追着刘邦五十六万人从彭城战场追到了灵璧,大概就相当于从今天的江苏徐州追到了安徽宿州,刘邦几乎全军覆没,只带了十几个人逃走,而老婆、父亲全被项羽俘虏。
最后项羽追刘邦一直到了荥[xíng]阳,而荥阳在今天河南境内了。
我读史书后再反思,大概知道当年项羽为啥不好好学兵法了。
因为兵法计谋对他来说没有用。
搞什么计谋嘛,一路平推,技能都不用放就可以了。
当然了,垓下之战,项羽碰到了当时最强的名将——韩信、英布、彭越。
虽然韩信打头阵战败有说法是韩信佯攻诈败,但这次失败也确实是在我看到所有的史料中,百战百胜淮阴侯的唯一一次失败。
如果不是诈败的话,那么大概是淮阴侯正面没刚过霸王。
并且当时项羽周围还有数倍于自己的汉军围困,然而尽管十面埋伏,但汉军还是要四面楚歌,也没人敢去正面直接硬碰硬攻打项羽。
二十八骑至乌江畔,项羽留下了人生最后的感慨:“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一代霸王最终乌江自刎。
虽如此,却也是荡气回肠。
我们今日若以成败论英雄,项羽固然算不得。
他不是一个好的君主,他失败绝非自己所言的“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他残暴、小心眼、不能用人,韩信在麾下让他晾在一旁,最终改投刘邦。
因为刘邦的一个小小反间计,他赶走了自己的谋士亚父范增。
他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引兵屠城,杀秦国降王子婴,烧秦国宫室。
他在章邯投降以后,坑杀降卒二十万。
杀降不详,他不信。
残暴如此,如何能得天下之心?
但是尽管如此,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王不过霸,绝非谬赞。
有人常问,假如项羽当时渡过了乌江,又会怎样?我不知道那些假如的那些答案,我只知道,历史从来不相信假如。
历史长河悠悠,最为公正的不过是人民,我相信有些人会被历史铭记。
但不是所有被铭记的人都会被历史和人民选择。
项羽的失败大概也说明了一切。
但是霸王的故事的确是荡气回肠。
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