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用尽一生去寻找答案,面对苍穹之间或许弱小,却从没想过放弃。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五百年前,我们心中的猴子保着和尚一路斩妖除魔,西天取经。而如今我们更多的是反问,何为妖,何为魔?或许妖既非是妖,魔也既非是魔。只是那些所谓的神掌控不了这些生命而称其为妖魔;五百年前,天蓬还只是一头好吃懒做的猪,而如今却用对阿月的痴心征服了一大票观众,为这痴心,宁愿化身猪妖守望银河;五百年前,和尚就如一介书生,百无一用,而如今他用自己的轮回宿命,来赌世人不屈的反抗之心,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金蝉子;五百年前,小白龙只是一匹日走一千,夜行八百的良驹,而如今她为爱誓死不嫁入天庭,化作白马以一生沉默为代价,陪伴“江流”左右。从《西游记》到《悟空传》,猴子的形象被众人从不同的角度作着一遍又一遍的解读,“孙悟空”这个名字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象征,一个独属于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象征。那么作为中国的互联网人,我们不妨将其看成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包含着众多的版块,影视、周边、故事内容等等。而在这个产品的身上我们逐渐领悟到了,原来网络与文学的合作也可以做出高山流水之音。那么接下来我就从常见的产品发展路径的五个方面(即苏大大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书中提到的五个方面,工具、内容、社交、交易、平台),来说一些对于“悟空”生态圈产品链的理解。
第一:工具
我们暂且把“悟空”这一词理解成一个工具,单点启动,快速获取用户。由郭子健执导,彭于晏主演的电影《悟空传》的上映,在孙悟空为主题的背景下,20小时便票房破亿,上映四天突破4亿,也由此可见“悟空”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啊。抛开电影的褒贬不评,单从吸引用户的数量上来说,它在满足了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引起了共鸣。这就相当于在一个小的工具上留下了个人信息及用户关系。不同的是这些所谓的信息并非用户通常所要用到的微信号,手机号,而是个人或众人的回忆,当我们在荧幕上看到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时,不禁会和身边的朋友诉说那一段段往事,这些往事或许我们都曾经历,那么不知不觉观众与观众之间就产生了互动,渐渐地人多了,这就成为了一个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大家看到的不只是西游记里那个无所不能的悟空,而是一个桀骜不驯,宁死也不服天命的战神。这像极了我们得青春,曾经我们都想要那天遮不住我们得眼,要这地埋不了我们得心,要众生都明白我们得意,要诸佛都烟消云散。
第二:内容
在“悟空”这一大的主题下,很多作品将传统的文学内容与互联网做了个亲密的结合,那么与传统文学不同,若曾经说到孙悟空,我们或许想的更多的是爱看文学名著的人。而如今,可以将其扩大到爱电影,爱上网甚至爱玩游戏的更多的人群,这些人群或对孙悟空有着不同的见解,但都同时爱着这个角色,那么在我们画出这类人群整体的画像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生出新的思路,并在这统一的画像下丰富产品的细节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第三:社交
一群人,因为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个游戏,它们都有着一个角色-孙悟空,而走到了一起。或是论坛或是社群,这些用户在社区里发表自己对猴子的理解,然后其他用户再给予评论,有的会说我喜欢彭于晏的猴子,潇洒帅气;有的会说我更喜欢《悟空传》原著里的猴子,更霸气威武:还有的会说我爱用王者农药里的猴子,三棒一个小朋友,荣耀王者跟着走。那么如此用户与用户之间,因猴子而建立了联系,“孙悟空”这三个字便成了用户与各类与猴子有关产品之间的粘合剂,这无疑大大提高了用户的粘性。
第四:交易
暂不谈一些深奥的关于如何更好的盈利,如何建交易平台的话题。只浅谈一些平时生活中所见的如何给我们得大圣带上财神的帽子。与“孙悟空”有关的书籍和电影不必多说,从早期的《西游记》到刚上映的《悟空传》,这么多年对于“悟空”思路的迭代,让众人对这一形象也有了更多的理解,正如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孙悟空的形象也要随着时代的思想而有所改变。与传统非黑即白的观念不同,新悟空的形象更突出的是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这好像是我们拼搏路上的缩影,也正因为此而被更多用户(观众或读者)所接受,才有了后来可观的销售量与票房。其次,游戏里,看到女神买了个紫霞仙子的皮肤,不由得厚着脸皮也买了个至尊宝的皮肤,为了强装一波CP,也是费尽心思。不得不说,大圣,你又换了个身份来捞金了。还有很多大圣的交易方式,例如手办,影视周边等等就不一一叙说了。
第五:平台
对于“孙悟空”这个名字本身就可以是一个平台,各路明星出演的电影,电视剧满足了成千上万用户的娱乐需求。用户在看完这些作品之后的各类吐槽逐渐形成社区,有人发表话题有人参与评论并分享,这样便使得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了一个关系网,而这个关系网逐渐扩大从而又关联到其他非娱乐的区域。猴子或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学术探讨的话题,又或是成了大神手中撩妹上分的利器。此时又有一个玩具厂商看到了商机,做了一系列“孙悟空”有关的周边产品。总之,悄然之间悟空的生态圈便慢慢展开了。在这个圈子中,“孙悟空”依然还是这三个字,但却成了一个同时满足各种角色的产品形态,而不单单只是一个物体了。
文章的最后,我突然觉得作为产品人,我们都有着孙悟空的影子。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戴上紧箍,不再年少轻狂。但我们依然不忘初心,永不言弃。再次谢谢苏杰老师即各位师哥师姐的分享与指点。
我参与了“来简书聊聊你的产品之路|@产品专题征文”,也来说说你的产品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