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鱼小姐。文中自称鱼
在我公众号发出第一篇文章之前,大概有1年半的时间,我反复修改这个公众号的名字、简介、头像等等等等,大致每过一个月,我就嫌弃自己之前起的名字。资料一直在改,唯独文章一篇也没写出来。真是个满身缺点的完美主义者啊...
中途我也尝试写了一些主题,感觉都不太好,删删改改就开始出现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经营好自己的公众号。
我怎么能连一个写写文章的公众号都经营不起来呢!我感觉我不喜欢我自己了。我跟老公说。
这一个激灵,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文章。
所以今天聊的话题,“人为什么会不喜欢自己?”
01
完美主义者也会讨厌自己?
关于不喜欢自己这个话题,知乎上一直有这些类似的提问,关注人数、浏览数还不低:
你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哪个时候特别泄气,觉得不喜欢自己,甚至乎讨厌自己。
鱼反正是经常有这种情绪,有些事情发展自己无力控制,就会讨厌自己无能;
有时仅仅因为没赶上公交导致迟到,就会讨厌自己不够自律;
疲惫了一天而不想给地铁上的老人让座时,就会讨厌自己不够热心;
甚至接二连三长痘痘时,还会讨厌自己的基因;
最严重的时候,大概在刚毕业那会儿,两三个月没有工作,每天半夜都要哭,恨自己不够坚定、恨自己没有才华、还恨自己荒废了一天。
直到现在,我还会为刷手机荒度了几个小时而懊恼、一本书拖了一个月还没看完而问自己:我真的能拥有我最喜欢的品质“高效自律”吗?我不能接受不自律的我。
我想,我的这些感受全都是来源于我太爱自己,并且一直是个完美主义者。
不允许自己出现缺点、不允许浪费自己的时间、甚至不允许自己出现负面情绪。
查了一下完美主义者的解释: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他们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要知道世上本就无十全十美的东西,完美主义者却具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冲动,他们把这股精力投注到那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面,努力去改善它们,尽量使其完美,乐此不疲,但是,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就在于在工作过程中,不完美此起彼伏,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最后那股稳做不辍的冲动只有认输。
这样看下来,完美主义也许并不全是什么好事,容易陷入两极思维。
世界教会了我们欲望,但是不可能所有的欲望都能被满足。事事追求完美就是一个极致的欲望本身。
丘吉尔说:完美主义让人瘫痪。
其实,没有人能要求我们时刻美丽纯洁,也没有人能要求我们任何事情自律如定时闹钟。美丽、纯洁、自律的品质也并不要求与自己的懒惰甚至基因为敌。
美丽经常伴随着破碎,再自律的人也是需要有“被浪费的时间”。
正如破碎可能会成就美丽、“被浪费的时间”也会成就一个自律的人。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今天我们所浪费的时间,可能就成为下一篇章的故事。
哈佛大学的讲师泰勒博士说:绝大多数人不仅追求幸福,而且是要完美的——这恰恰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在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好的途中,总是有意志力薄弱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些负面情绪,而不是像极端完美主义者那样,拒绝这些情绪。
允许自己有不完美的样子,做一个不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也许是你能喜欢上自己的第一把钥匙。
02
你讨厌自己有可能是”别人“造成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奇葩说最近的精致穷一期:
傅首尔:人为什么要精致?
我们看过也听过很多的例子,某某在朋友圈年薪百万豪车名表,实际地下室啃泡面;某某在朋友圈非大牌不用、非米其林不吃的白富美,蓬头垢面地在深夜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加班流泪。
精致穷一味地包装自己,向他人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生活,越在意他人的看法,越害怕露怯,从而花光积蓄也要精致消费,越来越穷,越穷越害怕露馅,进而继续消费维持光鲜模样……这是一个死循环。
人越缺少什么,就越炫耀什么。真的是狠狠的抓住人类心理啊。
而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几乎是现代朋友圈的通病。
鱼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在朋友圈里还是有一定的包袱的。
但正因为我们太了解自己了,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朋友圈那个样子,我们还有很多狼狈的时刻,很多邋遢的样子,但我们却以为生活能过成朋友圈那样。
太了解自己不是别人眼中的样子,是我们讨厌自己的原因之一。对这种情况的无能为力,可能也是我们一直幸福不起来的原因。
在哲学家的眼中,关于幸福的话题,无一例外的几乎都指向心灵的作用。
叔本华关于幸福的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一种很大的愚蠢是“不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找幸福,而是在别人看待他的眼中寻找幸福。”
把幸福感放在社交圈别人的点赞和评论上,却看不到手机屏幕前别人真实的表情。与实际生活有巨大反差的TA,一定有人在背后议论纷纷。而这些,TA能欺骗自己说不知道吗?
别人的看法总是千奇百怪,而拥有自己的内在永远可爱。所以千万不要牺牲本可以丰富内心世界的时间和金钱,去换取外在的光鲜和别人的夸赞。
著名画家陈丹青有次上节目时说,他回国后总有人问他:
他说,我讨厌一群人脸上那种集体势力的表情,我只喜欢画画。
爱惜羽毛,不随意攀比,也许是你能喜欢上自己的第二把钥匙。
03
长大后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鱼想到还有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原因,这个说起来可能就有点扎心了。
我们都听过的一句话:长大后变成了自己原来不喜欢的样子。
曾经我们都充满幻想,我幻想自己长大后还善良果敢、敢爱敢恨,在职场中叱咤风云、生活中岁月静好。
鱼曾经的理想是做一名建筑师,拥有无限的精力和创意,最后在现实中背道而驰。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职业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但是鱼回想起来时依然会讨厌那个不能坚持梦想的自己。
坚持、善良、热情、乐天、无私、一往无前
青春里那些美好的词语,到头来都变成了妥协。时间越久,我们向社会妥协的越多。认识到这一切并且无能为力时,我们就发现,“自己变成了曾经讨厌的人”。
但是残忍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世俗社会和光阴岁月。
以前总以为世界黑白分明,所有的好人都能善终,坏人都有报应。长大后发现现实有可能截然相反。但是世界本身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呀,有很多事界于是非之间,有很多善良与自私都不是绝对的一道公式。
既然世界本就不是年少时以为的那样美好,我们成为那个曾经“讨厌”的自己时,难道不是认清世界的标志吗?
王小波当年说,他年轻时偶尔也写些不负责任的文字,后来看看,恨不得让先生们打他几棍。
我们回想起少时的自己,也总是会有愚蠢到难以启齿的事情。
所以现在的我,还更讨厌以前那个无知的自己呢,而那样的自己,有什么资格来讨厌现在的我呢?
鱼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对过去那个自己耿耿于怀,而应当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去期待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
从前是一个无法被改变的词,但是现在可以。未来也可以。
放下对过去的执念,也许是你能喜欢上自己的三把钥匙。
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提到,自己年轻时,曾经光着身子对着镜子,数着自己身上觉得不如别人的地方,有27处,包括眉毛偏浓等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形形色色,认识到:缺点和缺陷,如果一一去数,势将没完没了。可是缺点那么多,优点肯定也有。
况且,你所讨厌的,可能是你的可爱之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