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看《血战钢锯岭》?
因为这是一个特别的故事。
你可以设想,一个坚持上战场却拒绝拿枪杀人、周六还要休息的普通军人,在美日杀红了眼的钢锯岭,用个人的力量上挽救了75个生命,单听内容简介是不是就足够特别。
你更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怪咖,要在一群男人扛枪奔上战场的热血氛围中存活,从入伍、训练再到奔赴战场要经历多少冷眼相向、拳脚相加。
你还可以设想,名角名导出身的梅尔·吉普森刻画出来的钢锯岭上尸山血海、你生我死的战场与我们所理解的宏观战争会有多大的不同。
而这个故事,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真事!
当一个故事足够特别和感人,而又兼具真实性,主人公平凡普通却又成为大英雄,豆瓣将其列为2016年度评分最高外国语电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之相对应的,2016评分最高的国语电影是那部看似荒诞却又真实简单,看后痛骂自己是个混蛋的情景剧《驴得水》。
如果不去罗列《血战钢锯岭》获得的奖项,我都觉得对不起梅尔·吉普森,虽然他不认识俺,虽然俺们沉浸在他的《勇敢的心》中,难以自拔。
1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作为邪恶轴心重要成员的日本,其嚣张态势已成强弩之末。是年,决定战局走向的冲绳岛战役拉开序幕,成千上万斗志昂扬的美国大兵被派往冲绳,等待他们的则是敌军重兵防守、凶险异常的钢锯岭。在这群人中间,却有一个不愿拿起武器的军医。他名叫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 Andrew Garfield 饰),来自美国的弗吉尼亚。太平洋爆发之际,瘦弱的戴斯蒙德志愿成为救死扶伤的军医而应征入伍。可因童年和家庭的原因,他始终不愿拿起枪支操练,为此宁愿背上拒服兵役的罪名被送上军事法庭。几经周折,戴斯蒙德最终和战友来到了钢锯岭。枪林弹雨,转瞬之间无数人应声倒地。在信仰和信念的支持下,戴斯蒙德仅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数十条濒死的生命……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以上内容摘自豆瓣
关于影片的主题,恕我胆子大些,概括了这样几句:
首先,这片子从头至尾是一次战争反思。没有讴歌,没有诋毁。对于历史,老梅既未去丑化敌人(日本),也没来美化自己(美军),他在力争追求着第三方的视角——追求着普通生命更加客观的方向。
其次,这是一个人凭借信仰追寻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奇迹,所有人上战场都以斩杀敌人为目的,而道斯却是为了救人而参战,在熊熊烈火燃烧的钢锯岭上,他不断追问自我的情景会令人颤抖:
道斯转身,重新带上钢盔,含泪的眼神无比坚毅, 信仰之光闪耀在炮火纷飞的钢锯岭上。
“让我再救一个……”
“让我再救一个……”
One more……
One more……
梦想呼啸而来。
信仰迎面而立。
……
- 当然,这也是一个信仰在呵护中成长的故事。长久以来,信仰因其虚无而被人无数次引用,又因虚无被人无数次笑谈。但道斯身处不和睦家庭却深受爱的感染,父亲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未婚妻不抛弃不放弃的追随,都让这个故事有了正面励志的意义。因为:
你可以没有信仰,但我们要给予信仰起码的尊重。
2
情节展开上:老梅采用了倒叙的形式,
以鲜血淋漓的战争场景开头,进而转入战前故事的铺陈,交待道斯的家庭和个人生活,为其信仰寻找生长和着力点。
美化道斯的爱情故事,为影片添加了浪漫元素,舒缓故事节奏,与之后惨烈的战争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
细描道斯初到军营遭遇周围人的排斥,与之后其不计余力挽救这些曾经轻视自己的战友做足铺垫。
影片结尾:一个个人物原型出现在镜头前,苍老的面容,颤颤的语音讲述如此悲壮的故事,震撼如初。毫无装饰下的回归真相,激越着我们本就升腾的感情,理性逐渐战胜了感性,信仰的概念开始升华,收束着我们散漫的情怀。
3
在场面上,刺痛感与唯美感并存。
战争场景太过惨烈。
被子弹打穿。
被炸弹炸飞。
被烈火燃烧。
如此逼真、富有感染力、巨血腥的场景,让我们不自觉中将自己置身于战场之上,耳边子弹呼啸而过,眼前生命如不堪一击,随时随地打个哆嗦、晚上做噩梦也就正常不过了。
镜头的另一面:
男主人公会心的微笑,
怀疑的坚守,
含泪的坚毅。
莫名的坚强。
当然,战争片中假如没有爱情,缺少了吻戏,就像山西人吃饭没有了老陈醋一般丢了味道。
一边是美的建立和呈现,一边是暴力的张扬和释放,老梅似乎在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英雄都会在丑与美的边界中修得圆满。
4
观影前,让我们走近那些赞扬、反对、批判、疑惑的声音,或许他们的角度,会给我们带来些更深的启示。
亲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