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中找到你我的影子
——读《花未央,人未老》有感
喜欢丁立梅的文字是因为从她的文字中总能找寻到你的影子,无论善恶与否。这本书分为七辑。每一辑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第一辑中我最难忘的莫过于《一棵树,一个人》。这个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习俗。孩子刚出生时,会在庭院栽棵树,让树陪着孩子长大,树长高了,它的根紧紧依附在地上,至始至终都不肯离去,依旧守着这一方土地。而人呢?人长大,便想着飞离庭院,人越飞越远,直到有一天,他再飞不动了,才发现,原来最重要的东西早己遗失在了故土。
以前也听人说过,这世上最贪婪的莫过于人类了,我是赞同的,人的杂念太多。欲求太多,正如作者所说,人的心,是缺着一个口的,再多的东西,也填不满它。人是傻了,总不肯放过自己,患得患失,又容易得陇望蜀,这山望了那山高,一辈子也不得安宁。人永不知尽头,其实他自己不明白尽头其实早已在他的脚下,只是他自己不曾发现罢了。比起人来,我反倒更爱树,它的真实,纯朴,反让人觉得安心,人应该像树一样。
第二辑中印象最深的是《一生只忠诚于一件事》这个故事讲了萨拉热窝一个名叫米索的擦鞋匠的故事。米索出生在一个平民之家,他的父亲是个擦鞋匠,长大后,他子承父业也成为了一名擦鞋匠,人们都喜欢叫他米索小伙子,每日他都会摆摊风雨无阻。人们有再大的苦恼,只要见到米索这个快乐的擦鞋匠便会消失不见。日转星移,寒暑更替,米索小伙子成了米索大叔。1992年的波黑战争中萨拉热窝被炮火围攻四年,但米索依旧像往常一样,渐渐地米索成了惊慌悲痛的人们心中的信心与勇气。
米索活了下来与故土一起,2009年米索获得政府的表彰,但他依旧去擦鞋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一生只忠诚于一件事,世界之大,能有几人?但他却做到了,他把一份卑微的职业,做成崇高和传奇。
这世上,被你伤得最深的那个人,往往是最爱你的那个人,你伤他(她)总是易如反掌,因为他(她)对你毫不设防。而在被你伤害之后,他(她)只会哭泣,从不知道反抗。
一个父亲蹲守在高墙外,在高墙内是他20岁的儿子,因跟人合伙抢劫,被关在了里面。一个母亲在车站苦苦地恳求女儿留下,但女儿却一点也不想理会她,见到火车来了立马便走,只留她一人在车站泪流满面。一个丈天寻找离家出走的妻子,一次差点一脚摔下山崖,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妻子,可他的妻早已再嫁,不愿与他回家,一个汉子就这么蹲在路边哭着。一个妻子她的丈夫私用公款借同学做生意,后来同学生意失败,他连夜逃了,只留下妻子夜夜泪湿枕巾,只盼丈夫回来。
其实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几千里的奔波,我只是来看花的。花未央,人未老。如此,甚好。
终已过去
——读 《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传》讲述了大文豪苏东坡一生起起伏伏的经历,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一卷又一卷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最真实的苏东坡。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之中。
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形容苏东坡: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恢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初次真正认识苏东坡是在课本上的《记承天寺夜游》。那里面苏东坡与友人月下庭院漫步,身上不住透露出清闲高远之意,他那种在贬谪中自我调适,而又感慨深微,自我排遣的心境,是我们现代人一辈子也学不会的事。
真正认识他是在这本书中。东坡曾与弟弟子由饶过一句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好人。’’的确苏东坡虽受天子们的敬慕,几代皇分皆是他的友人,但却仍免不了他数次被贬。
他似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在被贬的时候竟自己种起了菜,做起了饭,这才有了分世为人所乐道的――东坡肉。
苏东坡一生中有三个对他极重要的女人,还有第四个他的初恋情人亦是他的堂妹,这位诗人在临死之际依旧对这位堂妹恋恋不忘,苏东坡的第一位妻子是王弗,这位女人有着独到的见解,能适时阻止东坡的举止,可惜她后来去世,后来他又续娶了王弗的一位表妹,这位王小姐是那种体贴但却少骨性的女子。他的最后一位夫人便是王朝云,这个女人可以说是苏东坡一生中除堂妹之外最为挚复的人了,她在苏东坡被贬时相伴左右,不离不弃,不曾抢怨过一次生活的艰辛,从苏东坡的诗文来看,他最在乎的亦是这位夫人。
苏东坡的一生是幸而不幸,他青年时是宋朝的明君当政,当他准备扬帆时,王安石变法开始了,作为政治新人,他不得不成为新旧两党相争的牺牲品,但在流放期间,他却做出了那些千百年来为人所乐道的诗词。
苏东坡已是远去的人了,后人评论太多也无用。过去的人终已过去。
读书就是读那个时代
——读《骆驼祥子》有感
《骆驼祥子》可以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了,祥子这个人物正是那时生活在阴暗社会中底层的人物的一个缩影,他向我们展示了那时人们的内心。
祥子是从农村来的人,经过了在城中三年的省吃俭用,他终于买上了自个儿的车,但那时的清朝才灭亡没多少时间,军阀混战,不到半年,他便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了三只骆驼。他并未灰心,而是从头再来,这次他准备买车的钱被侦探敲作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又一次成了泡影。祥子以与虎妞畸形的婚姻为代价又一次拉上车,但虎妞却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小福也上吊自杀了,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豪了,他开始厌恶劳作。生活捉弄了他,祥子最后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作品中的人物都在走着坡路,从祥子、虎妞、小福子、二强子、老马祖孙,到曾经威扬一时的刘四爷,都在走的绝望,暗淡。
这本书中有三个人物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第一个便是祥子了,他来自乡间,身上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他凭一分勤劳与坚忍当上了上等车夫。但他的人生却是三起三落的,这也导致他日后那扭曲的人格,祥子这一人物代表了二三时年代中北享千千万万的底层人们,祥子这一生都被社会所左石,没有自由,同时,祥子这个人物,也始我们看清了社会的黑暗图景,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城市文明与人性关系。祥子正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再来看一下虎妞,她是人和车厂老板的女儿,那时在下层也可以算有钱的了,她长得又老又丑。虎妞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更多一些花样,一次虎妞与祥子酒后发生了关系,不久虎妞便有孩子,后来她与祥子结了婚搬去了院子,同时也与刘四爷断了关系。但虎妞在怀孕时不运动,只是整天吃喝,最后导致胎儿过大而难产而死,她的可鄙也可悲的命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位便是虎妞的父亲刘四爷了,他是人和车厂老板与虎妞一样长得很虎头虎脑,但他却有七十多岁了,并且身体硬朗,后来刘四爷与虎妞断绝关系后,卖车厂安享晚年,一次他正好坐到了祥子拉的车,这才得知女儿已死了,刘四爷不禁悔自己当初的决定,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纵使再冷情的人也会为自己亲人的离去而悲伤吧!
借用书中的最后一段话: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未路鬼!
赏诗的人不一定是诗人
——读《草木情缘》有感
赏诗的人不一定是诗人,爱花的也不一定是植物学家。《草木情缘》便讲述了历代古文学与植物们不可分割的关联。
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文字,更在于它那精美的图片,有我们平常一直可以见到的,还有-些偏门的,图片让我们更了解这本书。
《诗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与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诗集之一。它的每一首诗都包含着几种植物,只有少数例外。《诗经》的植物包括野菜类,载培蔬菜,载培谷类,水果类,纤维植物,染料植物,建筑、舟车器具用材,木材以外的用具,观赏植物,除此以外《诗经》中的植物还有它的象征性:辟邪用的植物,比喻依附的植物,象征善恶的植物,思亲等。
《诗经》里尽是草木虫鱼之名:荇菜、蒹葭、蟋蟀、黄鸟……《诗经》说草木虫鱼用写实的手法,写它的体态美;另一方面,说人间事便写它的意态美,人物只见君主、淑女、之子、静女等“代名词”。说到情切处,就只用一个“子”字“女”字,引出幽思悄然,情不可遏的深爱。这是人文,是人类的文化,表现的是多么自由的思想,在那个时代。
一本《红楼梦》,尽是才子佳人情事,宝玉、黛玉、宝钗、湘云,人名不再以代名词呈现,个个有爱相随。大观园里花木扶疏,算算七八十种,种种都有借喻相伴,谁是松?谁是竹?谁是芍药?谁是玫瑰?有没有玫瑰?在那个时代,是多么开放的意态情怀啊!
《红楼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拥有他自己相对应的植物,并且读者可以从这些植物中看出人物的结局。曹雪芹可是将植物运用的炉火纯青啊!
国画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其中当然不缺少植物了,竹子配上假山或松树配上山石,细细品味只会让人感觉国画如此奇妙。有时画中的植物还象征作者的心志,君子一般的兰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都可成为那画上的一景。
柳与留音同,于是乎古人常于送别时折柳相赠,诗文中亦常以柳树暗示离别,如李白的名句“年年柳色,灞陵行别。”
重阳节早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起于汉代,在那一天人们要登高望远,佩戴茱萸、喝菊花酒,所谓“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五谷是人们天天挂在嘴边,也会吃的植物,但真正去了解他们的人又有多少呢?更别提六谷,九谷了。
儒与医是不可分割的,古代的文人们多多少少都会一些医学常识,他们便将本草的名称,药性入诗,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植物有本土的当然就有国外的了,要找寻它们的传入时间,诗文成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作者让《诗经》、《楚辞》里的植物重现的梦想成了理想,也实现了理想。
除非先有梦,什么事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