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读书会,持续行动1000天!
我们要用爱和行动来帮助100个人清晰行动目标,一起种种子。
灯塔之光,笃定航行。成为自己,成就他人。
用阅读点亮生命,用行动改变世界。
2022-03-06 北京 晴天,面朝朝阳,心生喜悦
3月读书计划:高效能人士共读和讨论,每周日早上8点开始,9点半结束。
爱因斯坦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
为什么?
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正确引导实现高效能。
今天我们来读《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第1章:对七个习惯有一个概论,从内而外探索自我。
交流会上,七月提到了写下使命宣言:带着爱和感恩去生活;守时,换位思考,都是非常好的原则。
读一本书,我们要看书名,书的作者,书的一些评价,然后目录。preface前言的部分一般是作者写完书之后出版的时候写的,比如讲述写作的目的,可以对书有一个整体的概要认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地位仅次于《圣经》的影响力。
书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经济学人杂志推举他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他的成就与卡耐基 德鲁克 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
博恩·崔西(世界潜能大师)也对其赞誉:“史蒂芬·柯维是美国的苏格拉底,他能使你敞开心扉去面对生命中那些永恒的东西——金钱 家庭 人际关系和生命价值。”
“你能形成的最好习惯就是不断学习并掌握史蒂芬柯维的处世智慧。”丹尼斯·威特利博士
书的目录,一共有四个部分,11个章节:
- 重新探索自我(努力探寻你的心灵吧,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前三个习惯)
-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后三个习惯)
- 自我提升和完善(习惯七,再次由内而外地造就自己)
第一章:由内而外塑造自己,以原则为中心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 要了解什么是卓越的人生,就要了解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 生活得有意义,能对世界有所贡献
- 快乐高效而平和的生活
- 对工作保持热情,懂得工作的价值,婚姻和爱情也是如此
- 信守诺言
....
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
品德成功论植根于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人类效能需要原则/自然法则作指引,如万有引力一样运行 毋庸置疑。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
只有灯塔式指引人类成长和幸福的原则才是「客观的事实」,是导航目的地本身。
有哪些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公认的历久弥新的?
+公平原则,平等与正义
+诚信与正直原则
+服务原则,贡献自我,讲求品质,追求卓越。(领袖,仆人思维servant- service)
+潜能原则,人类可以不断成长,释放潜能。而这一过程需要耐心,教育和鼓励的原则。
原则不同于实践。实践是特定的行为或获得,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普遍适用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
原则不等于价值观,原则是灯塔,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价值观就是航海地图。价值观决定了你要什么,而原则是坚定不移的,你不来这片海,灯塔也在。就像自然法则,万有引力,即使你忽视它,它还是存在着会影响你的方方面面。但价值观呢,如果你不想要,那就不要,选择别的就好。价值观是可以改变的,如思维定式这张地图,你拿错了地图就赶快换掉。
要抓住本质,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想象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
一个人的思维定式或者地图,越符合这些根本原则/自然法则,就越能高效地生活。
个人魅力恰恰是品德的魅力。比如富兰克林自传,描述的是一个人如何努力地进行品德修养。
品德是成功之本。就像是一棵树的树根,根为本。
如果大人一昧按照世俗成功的固化标准来要求孩子,无形中就会造成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的问题。(作者举了自己培养孩子的例子)
现代教育的缺失,对孩子内在真正动机的激发和了解孩子真实的看法,父母并没有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造成了孩子自我评价的低落(不自信)。
转变思维模式:转变大人的动机,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特点 个性和价值,培育孩子内在的安全感—不需要根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必把社会模式添加在孩子身上,而是心平气和地欣赏孩子的优点。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
肯定自我价值,之后才能发挥出最大潜能。
在这座冰山之上的是我们的想法演说和行动,就像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形象,在公众场合的言行举止。而在冰山之下隐藏的部分才是占据一个人复杂性格的90%的组成。动机,缺陷,文化,恐惧,欲望,希望,家庭/背景,关系,社会问题,压力等等。
冰山之下才是造就一个人的品德和价值观的因素。
塑造全新的自己,就是要从冰山之下去着手。
一些思维定式
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
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思维定式的力量
了解思维定式及如何实现思维的转换,才能真正理解七个习惯。
Paradigm, 这个词来自希腊文,科学名词,某种理论 模型 认知 假说或框架。
广义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个看是指「感知 理解和诠释」。
Paradigm是一份地图,是由一个人成长背景、经验和选择组成,我们透过Paradigm来窥探万事万物。
地图不是领域。举例,你想去芝加哥,地图是帮你到达目的地的工具,假设你拿到了一张错误印刷的地图,你实际上去的是标记着芝加哥的底特律城市。
这个例子是说,我们拿着一份地图在前进,你勤奋努力只会让你到达错误的地点,而你并不知道是走错路了。根本问题不在于你的行动,而在于你拿着那张错误的地图。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反映现实世界的地图,第二类是根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第一类的地图我们通常会去仔细辨识其正确,而第二类我们几乎从不怀疑其准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如 潜意识或者冰山之下隐藏的部分,看不到)
我们对事物的Paradigm「看法」决定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拿一棵树比喻,行为和态度就像是枝叶,思维定式就是根基。)
如何进行思维转换(Paradigm Shift)呢?(一本书:《科学革命的结构》 by托马斯·库恩)
- 学会聆听 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耐心、坦诚和理解对方)
- 重新审视自己 审视生命中的优先次序(想象在生死关头)
- 建立以原则为中心 以品德为基础的思维定式
- 言行一致 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他人
- 自由自主工作,负责尽职
- 想要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 不希望才华被埋没,那么先修养自己的基本品德。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小孩子要先学会翻身 坐立 爬行,然后才能学会走路 跑步。每一步都非常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
学习和刻意练习的过程也是如此,循序渐进和耐心积累是必须的过程。
+鼓励学生提问,是成长迈出的第一步。
+教导孩子也要因时制宜。
有没有可能问题不在于效率,而是更深入更透彻的东西。对时间 生命和自我的看法的思维定式。他们需要的是实质上的东西,需要过程,而不是阿斯匹林和创可贴。
习惯是生活和学习的行为养成,是品德品质塑造的来源,是身体力行的承诺。
这幅画很有意思。
七个习惯就像一棵树的成长,积极主动地扎根,向下扎根,以终为始,因为树的目标是向上生长,更要深入扎好根。
要事第一,意味着种子和树枝都会在正确的时间节点破土破壳和延伸,每一个阶段树知道当下最重要的养分应该供养到哪里。而这里也确实意味着时间管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在《超体》里面也提到,唯有时间才是地球三维空间存在的意义,如果速度够快,时间可以忽略,在路上行驶的汽车也会消失不见,如果超越时间的限制,意识可以在空间任意穿梭,穿越过去和未来。
奇异博士也正是聪明地运用地球上时间的无限循环来争取到谈判的成功。)
双赢,意味着树干之间也有竞争,叶子也会争抢阳光和水分,一棵树的叶子和树干也必然需要和谐共处,实现双赢。
先理解他人,这样你才会被理解。从一颗种子开始到长成参天大树,生长的过程看似自然而然,然而仔细想,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养一棵树就跟养身体是一个道理,也会生病也会有虫子也会有各种冲突。
一棵树也需要统合绩效,1+1>2, 一根树干可以延伸许多枝丫,一朵花可以结成多个果子,彼此分工协作才能结出最丰盛的果实。
synergize: combine or coordinate the activity of (two or more agents) to produce a joint effect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eir separate effects.
最后,sharpen the saw把锯子磨锋利
意味着什么呢?
一棵树被锯掉了,意味着归零,重新开始生长。
在之前的经验上去生长,生命的体验也会得到新一轮的进化。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从内心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 品德和动机。
由内而外是一个持续的更新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它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与有效的互赖。(这也是7个习惯的闭环)
最后,引用艾略特的一句话: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永远保持空杯的虚心学习的成长型思维。
祝福大家!
感恩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