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清华园日记》,季羡林先生将他在清华园上学时的日记只略作修改,原汁原味的呈现给大家。其中的他就像每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大学生一样,淋漓尽致地学习、偷懒、发牢骚、游玩...毕业后在家乡济南大学任教了一年,终于得偿所愿成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研究生交换项目的幸运儿。这本《留德十年》就是写的他赴德之后的经历。不过这本书不是单纯日记的出版,而是根据那时十年每天记的日记回忆写就的,此时他已经80岁,所以语言和叙述明显是完整、成熟,带有回忆的美好和伤感的。
季羡林后来的成就与这留德十年是紧密联系的。从这本书中,不只看到留学经历,更看到他的研究道路的选择,学习进展,师生情谊等。今天刚刚看完这本书,回顾起来,有三点特别吸引我:
一、看完《清华园日记》,我就特别好奇,他最后是怎样到德国留学的。那时正值国内战火纷飞。他在德国留学的经历又是怎样的呢,本来是两年的交换学习项目,何以十年后才能归国,到底经历了什么。有怎样的故事。
二、季羡林先生的研究领域非常“高深”,尤其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这个称号与他在德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他的研究道路是怎样选择的,他又是怎样走这条路的。我也想从中受到启发,督促自己道路的选择和前行。
三、季羡林先生的处事之道。在书中,很诚恳的描述和感恩着多位引导他进入学术殿堂的老师,充满着师生情深。因为有了和这些老师家庭的交往,这长达十年的留德生活也才不那么孤苦。还有当时比较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还有家人一样的房东。除了温暖的人情,还有在因为战争而饱受饥饿摧残时自得其乐的经历“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