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纸质书买回来,放在书架上有一年多了,上面己积满厚厚的灰尘。其间也曾三次拿下来想读,但每次看不完两章就放下了。外文翻译过来的书,语言本来就晦涩,加上字体小,又是人文社科类的书,我感到阅读起来十分吃力。尽管朋友说这本书不错,值得一读,但其高深的内容让我忘而却步。
参加刘主编"快速阅读训练营",目标是精读30本书,练就终身学习力。刘主编在开营仪式上就讲到思维导图做笔记的方法,说他一本书边看书边做思维导图,然后写书评一共只需用一个小时。那读书速度,在我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可刘主编说只要方法对,再勤加练习就能做到。
刚好课程安排的第二课就是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听完刘主编的课后,我想: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我在电脑上找到百度脑图,试着练习画了几个思维导图,感觉并不难。于是我从书架上取下那本尘封已久的书,开始了我的试验。
我先看了该书的译序和序言,然后将目录认真地看了两遍。我认为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阅读的四个层次,于是赶紧在思维导图上列出四个支项,然后顺着四个层次去找相关内容,再建立下一级支项。
这样一来,书中核心内容的骨架就展现在我面前。
作者认为阅读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为基础阅读,第二层次的阅读称为检视阅读,第三层次的阅读叫分析阅读,第四层次的阅读为主题阅读。
第一层次阅读——基础阅读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稚园的学习经验;第二阶段是认字阶段,相当于一年级学生典型的学习经验,学生们能掌握最初级的读写能力;第三阶段是字汇的增加和对课文的运用阶段,学生们有能力轻易阅读交通号志或图片说明,填写政府的有关简单表格等。第四个阶段是具有相对"成熟"阅读阶段,学生们几乎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了,但还不够老练。
第二层次阅读——检视阅读分两种情况,一是在你不知道想不想读某本书或想读某本书时间却有限的情况采用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二是对于难度太大的书采取粗浅的阅读。
作者对两种情况分别给出了阅读建议。采用有系统略读或粗读的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的印象中,开始挑几个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也要仔细阅读。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而针对粗浅的阅读,作者只有一句话的建议: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第三层次阅读——分析阅读,作者认为应遵从十二个规则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按种类与主题分类自己读的是哪一类书。
规则二: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规则五:找出关键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主旨。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规则八: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这其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规则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或"不同意"之前,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争论。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规则十二: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是,证明作者的知识不是,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证明作者观点不合逻辑,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四个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作者认为是阅读的最终目标,有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主题阅读本身阶段。
准备阶段有两个步骤:
一是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
快速浏览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主题阅读本身应按五个步骤进行:
步骤一:找到参考书中与主题有关的相关章节。
步骤二: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步骤三:厘清问题,建立起自己的一组不偏不倚的中立主旨。
步骤四:界定主要及次要议题。
步骤五: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
当然,在书中作者还讲到一些具体操作的技巧,如怎样做标识?如何做笔记?如何成为主动阅读者等,还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我认为这些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而为。
个人认为该书也有不足,写作结构安排较混乱,阅读四个层次应是主线,作者并没有一气呵成地介绍完,就在其间穿插主动阅读、作读书笔记以及对待不同书的阅读方法,打乱了读者的阅读节奏。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不能坚持读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本读不过去的书,在用了刘主编的方法后,我用三小时时间,不仅看完了,而且自认为还看懂了,很吃惊自己的看书速度的提升,虽然与刘主编相比差距是天上地下。通过这次试验,我也找到了一种自信,那就是:别人能做到的,通过努力、通过练习,我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