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我们出生之前,母亲就读书给我们听。呱呱坠地,我们用五官感受这个世界,或是艰难地读过口欲期。之后我们开始接触书本,进入学校,从此我们就没有离开过书籍和知识。
父母是我们最开始的老师,后来,有学校的老师同学,进入职场,我们也在不断汲取知识。
然而,我们“求知若渴”到底为了什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和条件去“行万里路”,或是物质条件,或是精神条件。
从书中,我知道从太空看地球,是看不到中国的万里长城的;
从书中,我们知道亚马逊的食人族已经不再吃人,他们有卫星电视,有电话;
从书中,我知道牙齿掉了,不一定要扔到屋顶上或者藏在床底下才能长出新的。
不读书的人和读书的人之间的区别就是:
他可以嘲笑我读书,但我一定不会嘲笑他不读书。
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遇见我想认识的人。
所谓运气,就只是机会恰好撞上了你的努力。
你的高度,决定了周围人的层次。不要去羡慕和你差不多的同类。用自己的努力厉害到一定程度,你就不需要融入任何环境,迁就任何世俗,让环境来融入你。
让世俗来迁就你。
读书是为了将来能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
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不是说书本本身有多么了不起,
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
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
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现世没有遇见普希金,你可能就不会懂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如果你现实没有遇见汪国真,你可能就不会知道:“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如果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
学点东西,心里就踏实一点,像在攒钱。
万一哪天真的被命运踢到深渊里,谁会救我?
谁知道。
只有脑子里的知识,也许可以让我编成绳索,带我脱身。
今天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
不是说不要去寻求他人帮助,团队协作是很重要的技能。
而是“技多不压身”,自己能够掌握的,就可以自己去领悟。
适时宜地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处世智慧。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
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 三毛《送你一匹白马》
美人们都在读书,人丑就更要多读书了,不是吗?
儿子问爸爸:“我为什么要读书?”
爸爸回答说:“我这么跟你说吧! 你读了书,喝这杯茶的时候就会说:“此茶口感饱满,入口即化,随之而来的是持久回甘,幽香如兰,韵味十足,是难得的茶中佳品呀!” 如果你没有读书就会说:“卧槽,好喝!真TM的太好喝了!”
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华,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又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又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记得去年《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高学历女性做家庭主妇,是不是一种浪费?”
我想说,那也要看她在家做什么呀?没有任何一种主动选择是浪费。
很多人用道德绑架这些高知女性,说“国家花这么多钱培养你,到头来你就在家相夫教子。”
如果说,好好的相夫教子,能交出来个孩子获得诺奖,不也是一种成就吗?
我相信奉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母亲,和信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我记得18岁我出国,就有亲戚朋友对我爸的决定表示很不理解,家里独生女,为什么要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去南半球,总觉得我应该也要像表姐那样,乖乖的在国内上个大学,经过家人的关系进银行,再经过介绍,找个门当户对的“富二代”,然后生娃,相夫教子。
非常庆幸我爸爸坚持了选择,非常感谢爷爷奶奶虽然不舍但是还是“放手”,
“世界很大,我已经走了很久。”
“我读过很多的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文/inspired by weibo post
图/from pinterest
书写、撰文、编辑/Sarah Liu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说出你认为的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