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给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
事实上,健身房都是赚从来不去健身的人的钱。越去健身的人,健身房其实越不喜欢。
这个观点代表了一个很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
办了健身卡的人,那股子犹如初恋般新鲜的劲头一过,基本上就很少甚至不再去健身房了;哪怕健身房装饰得再专业漂亮、哪怕健身房配置了前凸后翘,面貌姣好的少女陪伴……
要知道,自己掏了钱,却不去健身,多少心里都有点膈应。毕竟不管怎么说,受到了损失是已然的情况。
那为了挽回损失,就只能自我安慰,找点借口,诸如:
心情不好,不去。
加班可能太晚,不去。
《白夜追凶》还没看完,不去。
想去吃烧烤,不去。
躺尸一会再去。
要知道,只要愿意懒,不去的借口,可以再找出几万条来,对吧?
又有人给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科技与互联网的进步,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某种程度上,在放大人懒惰的欲望。诸如:
你不想在健身房健身,可以买健身器具在家里健身。
你不想下楼吃饭,可以叫外卖。
你嫌路途太远,可以直接跟你多年未见的好友直接视频。
你嫌书本太厚,可以直接看别人拆的书或者听音频。
前者办了健身卡而不去锻炼的事情,可以说是因为人性本懒。但后者社会工具的进步,则应该可以说是让人可以偷懒,从而在人性的角度,让人变得越来越懒。
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两条路径,能够得到一样的结果,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的第一选择,一定是倾向于走更加轻松且省时省力的一条。
很正常啊!
2)
懒,是一个很好的字。因为从字面或许可以这样解释:树立起一个信念,不辜负不束缚自己。
但若是现代社会工具的进步,在促进大家懒于体验、懒于思考。这就是一个很有问题的社会现象了。
一哥们,有很著名且一串串的头衔,长得也很白净,喜欢侃侃而谈,对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啦,怎么管理人啦等等,人家跟你讲的头头是道,虽然不成体系,但听起来似乎很牛逼的样子。
但具体到问他是如何操作的,有何操作的实际案例没有。他也给不出一个一二三四。
这种人呢,按俗话讲属于:光说不练假把式型。
但我们也找不到责怪他们的理由。
毕竟太多的人,就是靠着忽悠忽悠,而后通过互联网媒体的放大效应,成了所谓的成功人士,或者说什么行业意见领袖。
毕竟太多的人,就是靠着投机,而后就不知怎么就赚了好多套房。
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现代世界里,不会管榜样的好与坏。
有人说,这个时代,太浮躁了。
但,哪个时代不浮躁?
只是因为现在社会工具的进步,把人的欲望、人本身的阴暗诉求都赤裸裸的暴露和展现在所有人面前了而已。
或者,人类自己发明的商业模式也好、技术工具也好,正一点一滴的蚕食着人本身与自己、与社会、与自然的独立相处以及思考的能力?
现代的商业行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希望所有人都沉浸在他们设计的产品中,让他们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3)
仔细想想,或者你现在就翻翻你手机,是不是已经全方位的被“猜你喜欢”、“大家也在看"、“聪明的人都在用”等等产品所捆绑。
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让你时刻保持在懒(或者说最舒服)的状态。
但你可以想象,你所有的一切喜好,都是被别人设计引导并放大出来的。
这样一想,似乎不是什么好事。
咋办呢?或者你可以这样选择:
首先,你得认可自己不牛逼是正常状态。
但可以吹牛,像贾跃亭一样吹,反正吹破天,也没啥。
其次,自己主动尝试判断自我喜好。
现在不喜欢,别逼自己,哪怕世情都是如此,比如,你不喜欢车,只认识4个圈圈的就是奥迪,那也没什么所谓。
再次,试着拒绝自己,别贪。
贪知道的新消息多,贪自己懂的技能多,贪自己的朋友多的人,基本都累的跟死狗一样的在活着。
最后,尝试在某个时间段内只喜欢并做一件事。也不要你花什么1万个小时去成为专家,你或许只需要花100小时,成为一个精致的自家就好。毕竟,虽然世界让我们越来越懒,但,我们可以选择懒得很精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