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妖精婆婆
5月份随单位去了一趟如东,如东和我们区是扶贫协作单位,按照惯例,每去一座城市,运动衣鞋必带,凌晨五点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于我而言才是真正到过这里。
如东临海,每个清晨都是清新沁润的,奔跑在宽敞干净的如东街头,绿植繁茂,鲜花处处,PB是没法追求的,吸引我驻足,让我恋恋不舍的,是如东街头浓浓的文化氛围,每隔几公里就有“读书能修身,书香能致远”这样的广告牌。
那一天我在朋友圈写道:奔跑在如东的街头,锦绣府邸,祥生翰林,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城市,像一位书香门第的大小姐,美!
如东的一位朋友给我留言:去看看我们的图书馆和文化馆吧!我知道这应该是让他骄傲的地方,但因时间关系未能成行,而如东还是如一颗闪亮的珍珠般留在我记忆中。
走过许多城市,看过许多景,遇到过许多人,有很多遗落在记忆的长河里,而那些闪耀的,留在生命中的,无一例外,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他们有挺立的精神内核。他们也许是传统习俗,也许是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他们有一个笼统的名字叫:文化。
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风雅颂,赋比兴的浪漫;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繁荣,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也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北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43次提到教育,79次提到文化,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发展的必然,这是时代的呼声。
当今的时代,没房,没车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文化。
没文化,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波澜;没文化,不知道自己准备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没文化,往大了说,不知道我们的祖国将会是怎样的气贯长虹;往小了说,优雅地开个玩笑都不行。
之前流行过一个很火的段子:大三暑假,送室友坐高铁,临上车,我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室友愣了一下,说:“你什么时候都不忘占我便宜!”
没文化看完一脸懵圈,这有什么好笑的?
有文化的,则会心一笑,心里默念五个字:朱自清《背影》。
我们常将知识和文化放在一起,当她们是孪生姐妹,但其实不是这样,知识是文化,文化绝不等同于知识,有人有知识却没文化。
2018年8月,一名留韩信息经济学博士,在高铁上强行霸占一位女乘客的座位,并从容不迫地怒怼女乘客和乘警,引起广大网友的围观和声讨。孙姓博士曾就职于某培训机构,他有知识却没文化;2019年4月,弑母逃亡的北大学子吴谢宇落入法网,他杀母逃亡,伪造现场,混迹于声色犬马的世界,他高学历,高智商,有知识却没文化。
知识就像一个人的颜值,很具体;文化就像一个人的气质,需要用心捕捉。知识是当下,而文化是我们的诗和远方。
文化是知识、信仰、理想、美好的共同体。文化的长相是这样的:它有一副向往美的心灵,它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它有一双创造美的双手。
文化是个气质美人,不显山,不露水,甚至朴素、平静,但她身上总有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内核吸引着你,像春日破土而出的新芽,像秋夜高悬夜空的明月,像冬日含冰怒放的腊梅……
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丘吉尔并非真的愿意放弃英国当年的殖民地印度,而是借莎翁强调对本国文化的珍惜。
近几年,诸多的文化节目意外走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等,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歌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文化达人们圈粉。崇拜金钱,追逐成功,成为过去式,文化回归彷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人们在甘之如饴地传承文化,寂静欢喜地牢筑文化自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河浩荡,在时间的轴线上,把握住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山巍峨,在精神的维度中,把握住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大海空阔,在世界的尺度上,把握住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大踏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是什么让我们的人生一闪一闪亮晶晶?
是,文化!
是,文化自信!
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和谐世界的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