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小二哥
谈到读书,我不是一个好学生。读得最多的书就是大学撬课时的武侠书,基本上金庸,古龙,温瑞安读了个遍,只看情节,一天可以读十本书,躺在铺上都不带下床的。以至荒废了正经的学业,被说怒了,当着教授的面前摔过书,把他气的不要不要的。
什么经典文学,四大名著,皆与我无缘。《红楼梦》,看电视剧里面的人说话阴阳怪气,扭扭捏捏,根本没有读的兴趣;《水浒传》,小人书看了好几遍,情节都烂熟于心,何必花时间去读;《三国演义》袁阔成的评书,听了好几遍,书也是懒得去看;《西游记》翻拍电视剧和电影无数,读书实在是浪费时间。
然而机缘巧合,我买了一本春风老师的《一曲流水红颜》。买书,并不是为了出于什么情怀,而是出于人情。加入简书不久,我混进了春风群,搭上了铁人这条线。深圳出差,也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素不相识,铁人春风抽时间见面,又是请我吃饭。
春风老师一身优雅,人如其名,让人感觉十分温暖。铁人完全不像恶人谷谷主的做派,线下本真非常和蔼。春风老师因为要照顾女儿依依,并没有说上几句话。倒是铁哥和另一个会员塔哥,把酒言欢,喝得面红耳赤,甚是畅快。其间,铁人不停地说着春风老师多好多好,向我们随意撒着狗粮,整个餐厅空气里充满了他对春风老师的赞美之词,都快满溢了出来。我心中暗笑,这和传统国人对于感情的含蓄内敛态度相去甚远,却也是让人觉得艳羡。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现在春风老师出书了,就是不读,不买一本也对不起自己良心。为了赚无穷的简币,我刚刚拼死拼活地读完《太傻天书》,现在一看书就想吐。然而拿到春风老师这本书,却又立刻换了一种心境。
捧书在手,淡淡的墨香弥漫开来,独特的封面一下拉近了我和它的距离。
大片的国风红色渲染,红色的天空,红色的云,红色的飞檐,红色的高墙,显得肃穆神秘。而远处的山亭落满白雪,黯淡的树林,青色的山岭,漫天飞舞的雪花,增添了无穷的萧瑟。
这恰好呼应了这本书的题目《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里面的多面人性》。
轻轻翻开,扉页有春风老师亲笔签名的“红楼入梦,梦落红楼。”
字如其人,行笔出鋒,舒朗俊逸。
再翻下去,几幅美人插图,更是吸睛。她们或捧卷在手,诗词为心;或轻摇罗扇,纳凉赏花;或倚竹葬花,怜香惜红,每一幅都是清新淡雅,姿态婀娜,美仑美奂,再配上那一词枉凝眉,一词葬花吟,实在动人心魄,原没想读,却无法释手。
这本书的细节做到极致,有漂亮的小书签,有红楼主要人物关系图,这些都是阅读本书甚至红楼原著很好的帮助,就连页码数字也是做了霁月飞云图,使读者读书的时候心意如云如水,如江如河地流动,赏心悦目,神思悠悠,这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艺术品。
在我看来,春风老师这书与其说是读书笔记,倒不如说是一本散文集,此书甚美,一是文字之美,二是结构之美。
苏州园林一个重要元素是石头,这种观赏石盛产于太湖,又被称为太湖石或者湖石。湖石以“皱,瘦,漏,透。”为美,姿态万千,重峦叠嶂,超凡脱俗。
春风老师的文字之美也可以"灵,秀,暖,透。"四字来描述。
春风老师的文字灵动,且看她描写黛玉的性格。文字如流水,如行云,朗朗上口,读起来毫不费力又直击人心,字字珠玉,含情带理。
黛玉真纯的性格如清澈的溪水,穿过这真,懂人情而不圆滑,黑白分明,青春灿烂,不苟且,不隐忍,不做作,恰如天上掉下来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春风老师的文字秀美,再看她描写薛宝钗,寥寥几笔便鲜明地勾画出她的个性,她的高洁,她的清香,她的练达,她的仪态万方,一如山中高士,冰雪晶莹。
这一切都来自于春风老师做为文学硕士的功底,还有七年来甘于寂寞,笔耕不辍。正是红颜一册书,夜雨七年功。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来自于清初诗人高启的咏梅。皑皑的白雪中,开满梅花的老树,如同上古高士,睡在雪中,享受着天地冰冷旷达之气。明月朗照下,梅花绽放,清香缭绕,梅花仙子袅袅下凡,在林间凌波微步。
春风老师的文字无一处不带暖意,先看她由宝黛爱情谈及当下的婚姻。尽管她是个铁杆红迷,但是并没有陷落在宝黛的风花雪月,却非常接地气,为我们点出寻常人家的感情真谛。
偶尔我会思考,若不是获取天崩地裂,灵魂与共的理想爱情,而是遭遇了世界上不完美婚姻,是否也并非那么不堪呢?想一想,那夏日午后,有一佳人坐在身边,想着家常衣服,静静坐着针线活,难道不是一种岁月静好吗?于我凡夫俗子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好境界了。
再看她由宝玉看当下的少年,是何等的温暖,何等的平实,何等的期许,又何等的真挚啊!
宝玉何其不幸生活在那污浊腐烂的时代,相比而言,我们是何等有幸,欣逢盛世,文化繁荣,容下多元的审美和价值观,愿更多像宝哥哥一样灵秀的少年青春不再忧伤、迷茫,是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不负青春好韶光,不负盛世年华,成为国家之脊梁!
春风老师的文字真透如湖石,看她写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为生活低头,是何等的通透,何等的有趣。
刘姥姥是经历过困难生活的,她经历过饥荒岁月,知道生存高于一切,所以她不愿意死要面子活受罪,她不愿意要拉硬si来保虚荣,为了生活,她宁愿折腰,她是无私的,因为她的折腰不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子女生活幸福。
再看她直骂狼心狗肺的贾雨村,是何等痛快,又让人何等的让人警醒。她把曹公将说未说的话,把人性的善与恶,世态的炎凉,说个明白,剖个清楚,如同一把照妖镜镜把红楼里各个人物真实嘴脸和內心照个雪亮。
想一想,红楼第一回出场的人物贾雨春对恩人甑士隐的爱女毫无怜惜,反而把香菱推向更深的火坑,真可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这本书让我喜欢的另外一原因是结构简单易懂。
一书分为三辑,简洁清晰却又架构完整。
第一辑“一曲流水红颜寞"写黛玉和一众金钗传奇女子,他们是红楼梦的主要线索,写的是人。
第二辑“情天情海幻情深”写宝玉,一众丫鬟还有尤二姐,尤三姐,看人物关系图,除了宝玉,应该是在第一辑人物下一层的次要线索,写的是情。
第三辑“江湖秋水波浪多”,主要写王熙凤和大观园一众男人,写的是事。
于人于情,我是白痴,从小到大,基本看不懂女孩子的心思。记得初中,同桌的女孩给我递了个条子,当时懵懵懂懂,不知所谓 。结婚时突然想起才明白她的意思,妻大笑,嘲笑我实在不解风情,我也不在意,记得这事只是因为不明白当时发生了什么,就像考试不知道答案而已。
于是我只能选择从事开始,囫囵吞枣地把第三辑读完,再翻了一下红楼原著的目录,做了以下的推测:红楼大概有两条主线。
一条以宝黛的爱情为主线,从三生三世的“木石前盟”到“这个妹妹我见过”的初相见,从“含酸吃醋”到“挨打送帕”,从“诉肺腑心迷宝玉”到“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为结束。
另一条线索是贾府的兴衰史,从”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到元春进封,从“凤姐弄权”到议用月例,从“刘姥姥再进大观园”到宁府除夕开宴,从”探春理家”到中秋夜宴,从元妃斃逝到”查抄宁国府”,从史太君寿终到凤姐小产病死,最后宝玉“出家了却尘缘”,这是一段贾府从强到弱,从盛到衰的兴衰史,其中穿插着金陵十二钗各个事件,也升级了一下从前肤浅的认识,只知道黛玉死了,宝玉出家了。
说到出家,对于李 叔同出家,我和春风老师同感,无论他获得有多高的佛法,受到世人多大的瞻仰,对一个缺少丈夫支撑的家庭,对一个缺少父爱的子女,对于一个漂洋过海追随他的女人,他始终是这一世的亏欠。
或许有人因为这个喷我,但我就是个俗人,请让我保持无知的自由权利。
通过这书,对于贾府的衰败的真正原因,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贾府的衰落,话事人贾政难逃其咎。在官场,他无能,不思进取,庸政弄权;治家上,他不管不问,不引领,不劝诫,不规范,以致于子弟颓败,凤姐弄权,贾府的末日是早晚的事。事实上,历史反复在演绎富不过三代,只要家族出了一个败家子,家族的衰落就是必然。
看到这里,尽管还没有拜读第一辑关于人和第二辑关于情的精华部分,我已经对于阅读红楼梦原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就是春风老师这本书的魅力之处。
没有读过红楼的人,这书可以引起你读经典文学的兴趣,就像一个温文尔雅,又知识渊博的向导,微笑着,带着你在候门似海,繁华迷眼,人鬼参半的大观园里左转西转,而不至于迷路。
而读过红楼的人,又可以这书做良友,携手相伴,揭开尘封的记忆,寻找曾经的心动,在和熙的阳光下,在暖暖的春风里,在昏黄的灯光下,在小河的池塘边打开它,读着读着,从前的疑问就迎刃而解;读着读着,又可以会心一笑;读着读着,还能在这里找到熟悉的自己。
好吧,我准备读红楼梦原著了。突然纳兰惠若发来一篇文章,写晴雯扮演者和作曲者苏越的悲惨人生,又想到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的经历,背后一凉,心头一紧,好像听着铁人的话“她们入戏太深!”
读不读原著,实在是个问题。
还是洗洗睡了,明天先吃顿好的再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