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习惯,看完一本书然后习惯性的写篇自己的感受,有时候的感受完全脱离这本书的主旨,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片段就让自己天马行空,那时觉得整本书就这句话、这个片段抓住了自己的灵魂,让自己在其中沉沦,沉沦……但是我所有的感受都是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完成,电脑上敲字,对我来说是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行为,我也没想到我会在电脑上为一本叫做《无声告白》的书写着自己的感受。
关于《无声告白》,说实话,从内容、描写手法及对人物关系的处理上我都不喜欢,现在粗略的回想下,我觉得它像一堆干稻草,风一吹就乱,让人看着都懒得去处理,也许这样说起来会被很多人责骂,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章中也有好多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比如莉迪亚到底是不是自杀?汉娜对于杰克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感?内斯和杰克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了?天花板上那个隐藏起来的脚印到底有何意义?也许细细思考可能会从文中找到答案,但我却不想花这个精力,当初我选择看这本书时也是出于自己的私心,我想看看那种被父母期待所压倒的孩子到底有着怎样的心理感受,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被逼向死亡的,然而,我想要的我都没看到。如果把书的内容比作乐器的话,那么这本书听起来就像厚重的钟声,一声一声响彻山谷,低沉压抑,让我听着想到“表面”二字,看不到钟声背后的世界。我无法通过这本书了解那种细腻的感受,没有感受到那种被爱所包裹着的痛,就像有人把伤疤揭给我看:诺,我受伤了,好痛!而我只能回答:哦,看起来的确很痛。但是只是看起来很痛,我并没有真是地感受到。所以当这本书看完时,我有种“耿耿于怀”的感受,总觉得它欠了我什么。
我想要的我没看到,但是它却在另一方面让我一惊,在我听到那厚重的钟声正想要离开时,钟声却突然戛然而止,久久的回音在山间缭绕,这突然地终止让我觉得很好奇,又让我很惭愧,没去好好感受,又怎能去轻易的对它评价。寻着最初的声源,我终究还是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整篇小说最大的主旨是“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而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期待背后所扭曲的亲情。
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接受礼物的永远是手心,遮挡风雨的永远是手背。爱是一个天平,可惜它永远不是平衡的,就像我们永远也回答不了“母亲和女朋友同时掉进水里要先救谁”的问题一样。当莉迪亚成了家里的中心备受关注时,当她不停地说“是的”,当她努力的想要平衡这个家的时候,这个看似完整的家已经从某处开始出现裂痕,看似完美,却岌岌可危,随时都会轰然倒塌,缺的只是时间而已。如果莉迪亚一直忍受着没有走向死亡,这个家也会在日后某个时间倒塌,只要家庭中的任何一个人稍微挪动下自己的位置。
玛丽琳和詹姆斯把太多的爱给了莉迪亚,那么多的爱压的莉迪亚闯不过气,而他们却不知晓,更是听不见内斯一直心心念念的梦想,看不见汉娜总是躲在餐桌下墙角旁,所以内斯曾经把莉迪亚推进过水里,汉娜曾讨厌过莉迪亚。最让人心疼的是汉娜,她那么小,却看穿了很多事,明明最爱的人就在身边,可是她却连拥抱也不敢奢求,靠在自己爱的家人身边,她都得小心翼翼,她收藏着家里人的小物品,大都是他们废弃了的不要的。她像家里的一个陌生人,父母给予她的关注是那么的少,所以她才会不时的溜进姐姐莉迪亚的房间,偷戴父亲送给姐姐的项链。当初莉迪亚想留住母亲,默默许愿要答应母亲提出的一切要求,也正因此她失去了自己,如果要拿自由换取家里人的关注和爱,小汉娜会不会也走上同样地道路呢?那条项链是一条以爱为名的绳索,莉迪亚拼命想要挣脱,可是汉娜却一直在憧憬。她不知何为期待,她很想能够获得关注,我不知道如果莉迪亚仍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会不会有第二个莉迪亚出现。从某种角度来说,为了让小说有个不那么完美又不那么悲惨的结局,莉迪亚似乎非死不可,不管她是自杀也好,意外也好,她死去了,家里的战争开始了,一切乌烟瘴气,但是一切也终于从这乌烟瘴气中再次重见了光明。如果莉迪亚存活着,她是否有勇气反抗,是否有能力去承担反抗的后果,是否有重新开始生活的规划,这些都太难回答,而死亡是最令人难受但处理起问题来最方便的手段。这样说起,不免悲从心来。
扭曲的爱也许来自扭曲的家庭教育。詹姆斯因为自己人际交往不行,他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不去不自己的后尘,想尽办法让他们融进集体,可有时候往往事与人违,于是莉迪亚假装和同学打电话,内斯一直讨厌杰克,而可怜的汉娜连关注也没受到。玛丽琳不想过母亲那样的生活,结果却让自己的女儿承载着自己的梦想艰难前进。生活不可以复制,任何的强行粘贴,都是对生活本身的一种犯罪,结果也往往是自己所不能承担的起的。当然,也不能太过怪罪詹姆斯和玛丽琳,任何事情的发生,如果要找起原因来,可能会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尽管有些在像他们发出的光一样,都是亿万光年之前的事了,所以,种族歧视、性别取向等等都成了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掺杂着欢笑与泪水,但那是属于自己的,所以每个人都有义务对它负责,喜欢那就继续保持,不喜欢那就换种方式,我想用冰叔的话结尾:这世界上总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PS:我很喜欢这本书,只不过每个人对一本书的喜爱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我自己的感受你不喜欢,也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