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的求学生涯,抛开课本,业余也是看过不少书的,不过,这些年我读过的书,都去哪了呢?
小学放假时,大家还记得伴随着寒暑假作业的还有什么吗?小溪流,那时一发下来,如饥似渴,看得不亦乐乎,是不是所有内容都看呢,当然只挑自己喜欢的部分。
后来上了初中,印象当中就是看作文书了,午睡的时候(那时我们趴在桌子上睡觉)偷偷地把书放在腿上看,全然不顾周围鼾声如雷,记得有次看书还被我们校长抓到过一次呢,以后再也不敢午休看书了(学校规定午睡不能做其他事)。
进入高中,学习更加紧张了,反人类的高三,早出晚归(比农民伯伯辛苦多了),连我最喜欢的英语课都困得跟鸡啄米似的,做的笔记是蝌蚪文,自己都不认识。尽管如此,仍然阻挡不了我看课外书的热情,那时看得最多的是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里面文章短小精悍,故事精彩,为此还特意备个本子摘抄金句,自己当时还是很用心的。
从小到大,相比较其他课程,我语文都是比较突出的,即使不听课,都名列前茅,我想,这大概得益于我对阅读的爱好吧!
大学是个自由的殿堂,喜欢阅读的我经常泡图书馆,图书馆一楼不定期搞展览会(其实就是卖书),吃穿舍不得的我买书还是很慷慨的。离校之后,我喊车子搬家,好几十斤书,舍不得卖,搬到了现在住的七楼(没有楼梯,两人往返好几次才搬完,老公现在心里还有阴影)。直至现在,自己也没翻过,当时觉得就是觉得几毛钱卖掉可惜。
回忆了这么多,我问自己,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吗?答案是肯定的,我爱读书!至少比一般的人爱!可是,我真的会读书吗?这几年我读的书都去哪了?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自己的成长还是不明显?
在秋叶老师的分享里我找到了答案:
爱阅读不一定会阅读!
自己看书完全凭爱好,注意力往往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打发时间可以,但是对自己的成长几乎没有帮助!毕业后这几年看的书大都是畅销书,除了纸质书,一有空就刷微信,公众号,时间花了,不但没有换来成长,相反是焦虑!
我现在最需要什么?需要以掌握实用型技能为目标去阅读!现在亡羊补牢,希望为时不晚。
秋叶大叔说,学习实用性技能,首先要确定知识体系框架,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专业,软能力,软素质!这样你才真正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有了方向,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建好了自己的能力地图,我们怎么去阅读呢?秋叶大叔提到了一个词:主题阅读, 对常人来说,一本专业书,可能都很难啃下来,更别说去找相关主题的书了。所以,人和人的差别就是这样产生了。
最后,秋叶大叔说阅读完之后要输出,这些我们都知道,可是真正坚持做的有几个?反观自己,还是停留在最初级的摘录阶段吧,从摘录到分享心得再到实践,一个比一个难,可是我们阅读最后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实践吗?所以,不要说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请问你学以致用了吗?
这些年读过的书,有些可能和我融为一体,有些随风飘过,不留痕迹,接下来,自己将以提升某一专业能力为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学会输出,去践行秋叶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