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文案训练手册》,作者是美国的约瑟夫·休格曼。
才刚开始看,当我看完书的目录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又遇到了一本好书,瞬间欣喜若狂。这种高兴使我去想想遇到一本好书是种什么体验呢?
确实,我目前看的书比较偏目的性,专业方向一点的,不像高中时代看的小说那么有趣味性。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和班上几个好朋友遇见三毛的情景。也不知道是谁把三毛的一本书递到我手里,之后我就被她的经历震撼到,无论上课下课,那会儿恨不得把她所有的书看完才愿意放手。
应该是我和几个小伙伴把三毛的所有书全部买来,今天我看这本,看完之后传给下一位,好像那本《撒哈拉的故事》封皮都散架了的,确实舍不得扔,有人说:“它就归我啦,你们谁也别抢,我要留作纪念的。”
她确实是我们之中对三毛喜爱最深的,她非常向往三毛的洒脱,与荷西的爱情。她对《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看过不下五次吧,有时候我回过头去看她的时候,她在莫名其妙地留眼泪,我还被吓着了,问她怎么回事儿。
她弱弱地回一句:“《梦里花落知多少》太感人了,呜呜......”我还没有被感动到哭,她倒好,看几次哭几次,守着三毛作词的那首《追梦人》来来回回听过无数遍。
现在想来,那时候和她们一起看三毛的日子真的特别开心,一起向往未来的生活方式,一起嬉笑着对方将来是否也要那种爱情.....
高中的时候看过毕淑敏,村上村树,严歌苓的《扶桑》,虹影的自传体小说,到后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在言情小说上是桐华系列,都是日日夜夜守着看的呀......
每次遇到一本好书的感觉就像是新认识一位好朋友,她不是站在高处向你讲述人生道理,她会和你并在一起向你讲述她的人生故事,带你体验你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人生经历。
想到《相约星期二》里,那个得了癌症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述他最宝贵的人生经验的时候,那种对生命的认识通过纸张能够直达你的心田。
这样的作品,当然看一次是不够的,过几年重新看的时候对他想说的话体会更深,对他的观察只有无比佩服的份儿。
有时候,遇到一本好书还是一种和作者交流的方式。你不再是她的读者,你会和她一起来完成书中的旅程,她会一边向你讲述精彩的部分,一边带你思考为何是如此进行的。
当你看到疑惑的地方,她会适时地,耐心地给你解答疑惑。她知道你目前看书时所面临的所有困境,我们会在某个地点达成一致“噢,对了,就是这样”。
比如说,在《文案训练手册》里不会一开始就和你介绍各种方法,不会一来就说你需要这样这样,然后才能干嘛干嘛。
休格曼和你一起讨论“写文案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呢?文案写作的定义是什么呢?”
他给出的答案是:文案的终极目标是让一个人掏出他的血汗钱来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文案写作是将事实和情感融会贯通的一种写作方式,它是一段精神旅程。
这样,接下来,他才会把他从事那么多年的宝贵经验告诉你,比如他会告诉你为什么你在写文案的时候需要成为一个专家,为什么需要去了解你的顾客,为什么你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
他是在和你讨论,把你带入一个只有你和他的一个情景中,就像他说的“创造一个购买环境”。
他也会告诉你广告中平面元素的作用是什么?所有的标题或是图片都是吸引顾客去看你文案中的第一句话,只有他们对你的第一句话感兴趣的时候才会想看第二句话,第三句话......
他也会告诉你,文案是和顾客一对一的沟通,你需要像对你朋友那样的方式对待你文案对面的顾客讲话,而不是使用某些官方语言,这样谁也不会有耐心听你讲,看你接下来的介绍。
为什么有时候读书会想做笔记,就是因为有些话你读来非常有道理,但是又怕自己瞬间忘记,只有记下来才可能不会错过那些精彩的故事。
一本好书看一遍是不够的,得经常拿来看看,也许某天重看的时候又能收获点什么呢!
好书是你和作者在沟通,在交流,在向他请教你的疑惑,他也会耐心地给你解答你的问题,还会向你传授他们的宝贵经验,就这样读着去,挺好的。
图片来源:Myriams-Fotos;Comfreak
图片授权基于:CCO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