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少说,先说结论。
在互联网行业,对增长放缓的预见能力,以及增长放缓开始后的心态和行为,体现了一个老板/PM的水平。
为什么是老板或者产品经理呢?因为大多数的公司都是老板制定产品的规划。老板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干的是 UX,鲜有例外。
回到数据上,为什么要说“数据”的反向指引呢?
因为最近在回顾以往参与的产品和公司时,突然有了感悟:每个产品都有焦虑期,当然了,大多数产品在焦虑期过后,就是濒死期了。而令产品陷入焦虑的是数据,焦虑之后一步步挂掉的,也是“数据”的指引。
我并非忽视数据的意义,相反,我也认为数据永远是对的。但是应该追求和监控什么数据,以及对数据的理解和反应,却少有人可以做好。
后会无期里不是有句话么?
你监控了很多数据和转化并持续优化,产品却还是挂掉了。-。-
我非常认同「纯银v」老师的产品模型理论(产品模型=商业模型+产品架构+运营体系),他提到产品在最开始创建时,产品模型就基本已经确定了,简单来说就是产品的上限和边界也基本确定了。当数据增长放缓时,应该判断是理所应当,还是依然有力可以为之。
然而,更多的时候,产品经理和老板们,都喜欢硬怼,在创建模型时,就没有对产品上限和边界有预期。数据高速增长时,轻佻骄傲。数据增长放缓时,就开始认为是管理问题、流程问题、态度问题或者人才问题,大搞空降、收紧福利(具体就是强调作息和行为规范),然后惶惶而终。
说到最后,那什么才是对的呢?
我觉得可以参考下近些年网易的操作,不是哪里火热,就去哪里凑热闹,丁老板是个非常合格又情怀的商人(此处绝对的褒义!),具体表现为如下:
- 试水的产品,有个合理的试水期,看结果。行就行,不行果断放弃,该关停关停、该放任自流就放任自流,绝不占用资源,认为数据不行就改变初衷、无视体验和原则地硬拉数据,是万万不可的。
- 认为有潜力的产品,保持工匠精神,既不会因为数据高速发展而忘掉情怀、胡乱拓展,也不因为数据低迷而随便改变产品初衷。理性理解数据的变化,不做盲目的优化数据的优化。
这就是我的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