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每到了年度总结之际,就会琢磨自己一年完成了多少目标,看了多少本书,去了多少地方旅行打卡,然后心满意足又总略带矫情地告诉自己:这一年你做得很好但尚有不足,明年要继续升级打卡目标。
可回顾今年,我就完成了一件事,但却是我成就感最大和经历最丰富的一年。因为我实现了2016年初曾写下的梦想清单,做了一次勇敢的尝试——独身来到土耳其体验间隔年的旅居生活。
依然清晰记得当初决定来土耳其与否的纠结与茫然,记得在父母面前请求他们理解和同意的痛哭,记得自己独身初次飞到土耳其的惊慌和兴奋,记得2017年5月19号第一次亲眼所见伊斯坦布尔这座“世界之都”的欣喜和感动...而转眼已经半年多,我刷了两遍自己朋友圈发过的分享,我想是时候给我的土漂生活做一些总结。以下分享有点长,但应该是我写作以来最真诚的一次分享,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
“正文共计:4650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记得当初曾在我的“出发间隔年”文章《毕业两年,我为什么要去土耳其间隔年》里写到我对间隔年的初衷和希冀:
“这一次我想用一种缓慢的方式去旅行,去认识当地居民和身边的人,成为当地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了解另一个国家、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去聆听和体会一个与自己认知领域内完全不同的世界,从而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生活。”
是的,这是一种缓慢的旅行方式。在土耳其的这半年中,其实大多数时间我也是朝八晚六上下班,再利用假期时间在土耳其境内旅行。我在土耳其的生活在许多人眼中看来也许是所谓的“诗和远方",行走在神秘迷人的中东国度,而我喜欢也只喜欢分享那些美好的画面, 我的朋友圈怎么看都像时刻在度假的样子。但请相信,生活如诗必然也有苟且的一面。
在异域的生活同样存在着鸡毛蒜皮的小事,琐碎的沟通,真诚或虚伪的寒暄。这些美好或不美好的细节,才真正构成了“远方的生活”的全部。只是,因为成为当地生活的一部分,我能更深刻地体会不同文化、宗教背景下的思维差异见于生活细微之处;出去旅行时也多了和其他游客不同的半个当地人身份,更能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当然,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
蒋方舟在她的《东京一年》书中,看似如日记流水账般地记录了她在日本东京一年的生活琐事,写认识的人、看过的画展甚至谈日本的性文化等,却融入了很多自我剖析和思考。偶然认识了这位少年成名的青年女作家,偶然知道了这本书,虽然不能说她的两三本书写得多么出彩;但是看这本书至少觉得非常真实,蒋方舟自己言道“这本书就是她的日记,是在不断地探索和暴露自己”,加之同样独身在异国生活的经历, 作者在书中写到的不少体会令我有强烈的感同身受。
“并不清贫的独身女学生, 真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了。”
——“回住处的时候,我已经学会了怎么坐地铁。因为掌握了新的技能而变得很自信,像第一次放学不用家长接就能回家。人踩着落叶回宿舍,觉得能够这样度过一辈子。”
当到土耳其时,我住在土耳其老板的父母家里,是一对年过70且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对我非常好,住宿环境也非常舒适,是面朝地中海的市中心小区。可惜因为他们家的私事原因,两个月后我搬出来独自住到一个小公寓,开始我真正的独居生活。
我曾在2017年7月21日的随笔日记中写到,那是我在土耳其正好满两个月并开始自己住的第一天:
在这个陌生的异国城市
从今始 我要开始真正地独居
独自走路 吃饭
独自去商场 去咖啡馆
坐公车从某一端抵达另一处
徒步丈量 大街小巷 孤单一人 自由自在
习惯地接受来自他人好奇的注目
可以报以礼貌的微笑 也可以不多看一眼
过往的身份 情绪可以丢掉
孤独 在此地是一件清醒 自然而具备生机的事情
不得不说刚搬出来时心里有一种落寞感。独身在国外,刚开始的语言不通让走路逛超市、缴话费电费和找没有指示牌的公交车站这些简单小事都让人觉得艰难。前两个月的host family生活,我基本不用自己坐车和处理这些,因为爷爷奶奶替我全包了水电,每次我要去什么地方老板就直接开车送我。 可是我现在却非常感谢这个让我真正独居的机会,我可以更自由地组织我的时间和生活。
我慢慢地学会了自己认路和搭车去不同地方,我认真地给自己准备一个人的晚餐,认真地打扫一个人的公寓。会因为每次新学会坐车去不同地方而欣喜,因为每次给自己准备的食物好吃又好看而满足,因为每次学多会一句土耳其语而开心——我就像一个孩子,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会给予我鼓励。我学会了比以前更精致地生活,认真地把在这的每一个生活画面在独处的时光里拉得绵长,才足够让以后能够清晰地回想。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我最长时间在一个不同的社会里生活的经历,有不少瞬间会觉得自己好像可以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物质简单而精神丰富,这真的是很好的独身女学生的理想生活啊。
“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 " 重获新生的歌德其实并没有变成一个新人,就像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1786年,37岁的歌德发现自己人生被套上枯燥反复的齿轮,所以独自一人逃往了意大利;在一年九个月的时间内足迹遍及意大利,找回了原有的创作热情,完成了他一生中大部分重要的著作。
所以,类似这样暂时出走的异国生活,其实并不会让人发生多大的改变;反而因为放慢了生活脚步,有了大把的空白时光,反而帮你找回自己。如蒋方舟所说 “被迫的认真与被迫的隔离,把我从之前一直在被动加速的跑步机上的生活中解救了下来,重新获得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在这样真实又恍惚如梦的生活里,我也更读懂了自己。在一个人独处的很多时候,总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浮现很多事很多人,天马行空地放飞思绪, 一个小物件或简单的只言片语,就能把我记忆里很久以前的事情给拉扯出来, 然后我就会开始反思自己以前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或决定。 而正是这些无数次的偶然或微妙的遇见或决定,我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另外,我也开始更真实地做自己。最明显的变化是,以前我只要面对和工作相关的人,就会装作一本正经、毕恭毕敬的职业样,把朋友圈的生活类分享全都分组屏蔽掉。而现在我再也不屏蔽任何人,喜欢我的人自然会留下,看不惯不必和我打招呼就可拉黑。我终于可以在任何人面前真实做自己,不管对方是处于高管层的企业老板或经理,还是外贸业务员,我都能面不改色地谈笑自如和表现我身为“土漂少女”的勇敢和天真浪漫。
“大概我依然卑微地渴望爱与被爱吧。”
—— “聊到了恋爱,我说自己羡慕有人能够明确地判断自己是否喜欢一个人。这样简单的事情对我来说却很困难,因为“喜欢”这件事取决于太多因素:上一段感情受到的伤害、贫穷、孤独感、自卑、文化差异带来突兀的性感……“
关于“爱”,对我来说估计是最难理解和剖析的话题。 但是我在这么多绵长的时光里渐渐找到一个所谓可能的答案。
对于恋爱,我也是非常羡慕那些能够明确判断自己感情的人,而我真的不行,我对爱有一种模糊的概念,每次都在边界徘徊, 因为种种原因又退回自己的世界。但我始终真诚地渴望爱与被爱,当然不仅限于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
在一次次静处的时光里我脑海里不断涌现童年、少年以及成人后的一些事情,我觉得自己应该有一种深藏内心的自卑,或许是缘于根植最深的原生家庭原因,或许是缘于对于自身实际情况不符合的过高要求,我甚至不知道这种心高气傲从何而来。
所以尽管我非常期盼爱,但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进行自我压抑, 面对主动的爱会不敢接受,反而却享受一种模糊不定的追逐感。这大概就是所谓性格里的劣根性吧。
而今,远离了熟悉的家人朋友圈子,我大概也可以看清所谓“爱与被爱”,没有那么多我想要的必要条件和完美,而真正需要的是心灵的共鸣。
“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会享受不能够以各种形式分享的快乐。”
——“我在东京的生活仿佛在一种看不见的屏障中,无论是走在拥挤的表参道或涩谷,还是被裹挟在人群中去看花火大会,我始终感到人群是幻觉,我在与自己单独交谈。”
土漂半年多,我也学会了享受很多的必须要一个人承担喜怒哀乐而无法分享的时刻。
因为时空的差距,无法和远在国内的家人朋友保持像以前那么高频率的联系和互动。当独自面对星辰大海,或是参加一场热闹的婚礼或聚会,甚至是走在异国街头的人群中,因为周围是关系不大的人无法沟通,或通过冰冷的手机屏幕,此时彼刻的很多感官体验是无法及时分享的。
或者这就是在异国他乡无可避免的孤独感,但这是一种饱满的孤独。我可以自娱自乐地拿着相机一个人走走拍拍,可以在海边跑步吹风一上午,可以在一场夜空下的婚礼上孤独又热闹地起舞。
蒋勋老师的《孤独六讲》我听了三遍 ,他在“孤独快乐”中提到:他曾一个人去旅行,独自坐在海岸边听着潮水上涨的声音,看着远远天空的点点繁星;听起来好孤独,可是却感觉自己很饱满。
是的,如果内心强大且丰盛,即使感到孤独,也能够与孤独共舞。而内心的强大需要宽阔的视野 、善良的决心和多彩的爱好。见世间万物,云海江潮虫鸣鸟啼,皆暗藏情愫。
很多朋友都问我,你出去海外旅居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从内心里生长出来的勇敢,真正学会了一个人精彩地生活。
享受人群,也享受独处
享受美景,也享受荒凉
享受忙碌,也享受清闲
享受学习,也享受懒散
旅行和写作,像是大命运里的一个小机关
——“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结晶和照片,我通过日记和信件,把那凝固一瞬的风景在时空上进行扩展,看到了他们完整的艺术生活。”
每一次旅行,我都喜欢用美好的照片和文字尽量记录下来,在时空里定格旅行的记忆, 然后乐此不疲地进行分享。
旅行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写作为旅行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两者,应该是每个人都不会拒绝想学习的“技能”。我的体会便是,旅行和写作,像是大命运里的一个“小机关”,这个机关可以帮你链接到人生很多的可能性。不仅是说发生在你身上的可能性,而且可以看到很多其他人不一样的人生,让你知道了生活真的有很多种选择和可能。
网络的发达让“远方”的概念消失了,让沟通和分享变得异常便捷。 因此渐渐地,我的公众号有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关注,有很多未曾谋面的线上朋友来咨询我关于土耳其的旅游或关注我在土耳其的生活,也认识了很多有故事的人:在大学毕业后间隔年进行了非洲穿越的小哥哥,一对有趣的85后夫妻双双辞职进行环球旅游 ,已过60岁的上海大叔独自房车自驾环球旅行...在路上走得越远,交流和分享得越多,我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么多种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感谢一路上遇到的“陌生人”,然而旅行总是一期一会,相遇即告别,所以需要用美好的文字真诚地记录。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我能走遍土耳其、踏上欧洲和北非,完成剩下的间隔年梦想清单 ,写更多关于旅行和美好生活的文章,不断内化自己独有的生命景深,并扩展分享平台和人群,在这个大世界里寻找到我的命运“小机关”。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ynne书芹”
间隔年土漂少女
漫生活 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