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来厦门时,在厦大的漫步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于是这次带女儿再访厦门,第一站选择是带她看厦大。
可到了门口就让我大跌眼镜,等待入校参观的游客队伍长龙绵延百米开外!原来因为游客太多,厦大为保障学生不被过分打扰,所以规定每天每时间段入校不能超过三百人,所以虽然十二点才能入校,可是早上九点有游客就来排队了,而我们到时已近十二点。
本来打算放弃了,可此时过来一个揽客的当地人问要不要进,十块钱领进门不用排队。虽然将信将疑,但看她说的肯定,想也许本地人有其他门可进,就付了钱给她。不想却是被骗了,所谓领进去,不过是在队伍靠前的地方有她们人排队,而她们一收几十个人到点儿就在那儿插队进去,过程拥挤不堪,甚至是危险的,如十几年前挤春运的样子。想要退出来,却被人潮推着,不能如愿。也只能顺流挤进学校,却已性味索然。而校园依然是美丽的,可虽然管理限制了游客,可因为集中时间进入,于是触目更是满校游客,只觉进了个景点,再无大学的美感。想原来进厦大还宽松时,虽也限制可因为没有什么电子设备验证,各门还是可以混进来下,走在三五成群的学生中间感受他们的朝气那才是参观厦大的美妙感受,而不是单看那些建筑,美则美矣,缺了趣味。
在拥挤的过程中,一边护着小妞儿不被挤到,一边跟她闲聊免她不耐烦。玩笑说到:你看这进校门的过程就跟你考大学一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转念想来,这类比对于各阶段升学还真真贴切:漫长准备,且拥挤不堪,过程几乎毫无乐趣可言;而在这过程中,参与的人大多只想进校门,至于进校门干什么?为什么而进也变得很短视。而过程中,因为信息的偏差也衍生出诸如那些门口号称可以领进去的生意,各种补习,各种冲刺,各种关系。。。而参与者也还趋之若鹜,生怕错过就是一生的过错。
同样是大学游览,想起对斯坦福的印象:大学是没有围墙的,没有门卫更遑论排队验证。那种开放,信任,接纳,融合,让人心生向往,而非不得已而去。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学校不再有围墙,也才意味着我们社会整体的素质与意识的新的阶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