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你们好啊~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假期里看的一本书《断舍离》和一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说实话,我的假期计划又没完成,虽不是Plan只完成了个P,但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完。
《红楼梦》两大本只看了三分之一、跑步自从中间连着下了几天雨就没再坚持、想听姥姥讲讲过去的事来构思一部小说,也没去过几次姥姥家等等,还有很多。
没完成是因为一些琐事的干扰,是因为计划太满时间太少,也是因为自身的一些惰性以及执行力的不足。
世间繁杂的事太多,就活得不是为自己而活了,计划太多了,必定短时间内不能让自己满意。所以我们要学会对生活的“断舍离”。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所著,近年来比较畅销的一本书。
所谓“断舍离”:
“断”,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是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对物品的管理,同样适用于其他方面,比如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工作计划等等。
我想和你聊聊由这个概念所延伸的我对这些方面的理解,而你点开了这篇文章,我只希望你能够把这当作是在和一个知心老友交谈就好了,毕竟我外扯了很多。
1、对于物品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
本来已经用不到的东西就该扔掉或者捐赠了,你在心里却成功说服自己:“以后可能会用到,先放着吧。”然后陈放多年,布满了灰尘,也一直没派上用场。
这样的人没有魄力对生活进行一次“断舍离”,通常不是节俭,而是穷怕了。
这样的人也念旧,他考虑颇多,但通常不是周全,而是为自己徒增累赘。
什么都想着以后,就是一种畏惧将来的表现 ,他的生活必然过的心累。
我之前就是这样一个人,高中时用完了的笔芯不舍得扔,想着存下来留个纪念。高考结束后,被子脸盆书籍杂七杂八的东西一大堆,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空间带这些笔芯回家,所以又都抛弃了。
还有一些过季的不喜欢的衣服,占用着衣橱相当大的空间,扔不舍得扔,想着放着吧,以后也许能穿到。然后每逢双十一又买买买,那些旧衣一直存放多年,至今没派上用场。
再拿军训完的迷彩服举例子,当时学校5块钱回收,我和舍友说咱卖了呗,舍友说:“拿回家吧,以后说不定能用到。“
其实用到了吗?带回家之后不一样是压箱底。
我有这样的一个毛病,可能是基于遗传(给自己找个借口)。我爸总爱往家里捣鼓一些他自以为有用的东西,楼上楼下,东间西间都囤满了他的破玩意,存放多年用不上,还占尽了空间,最后又不得不想办法处理掉,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所以,你以为以后还能用到的东西,只不过是你找了个理由让它继续苟延残喘,让它继续浪费你的时间、空间、精力,到了最后,一样是垃圾。
直到今天看完这本书,我才狠心收拾了我的旧衣旧鞋投到马路旁的捐赠箱了。
我还发现身边有些同学爱买书,买了书之后却草草翻了几页就搁置了,我说你送给我吧,他还不舍得给我。其实我们都该告诫自己——知识是买不来的。
不要再因为某一个大促而买一堆一年都用不完的东西,占用你原本就狭小的生活空间,
我们要做的是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的附庸。
2、对于目标
这一点简单讲两件事,但都旨在一个观点:博爱不如专一。
第一件事:iPhone算得上手机行业里的龙头了,大部分人都认为苹果公司的logo来源于图灵,我们计算机老师当时也这样讲,其实是误人子弟啦。
看过了《乔布斯传》才知道,乔布斯之所以把公司命名为苹果,其实就是他之前在朋友的一个苹果农场打过工,顺手牵羊就命名为苹果公司了,就是这么简单,后来才有了苹果logo的一代代改进,简化。
苹果能够风靡全球,经久不衰,不全是因为它系统稳定不卡顿,最主要的还是乔布斯一生都在专注的简约设计风格。
把专注和简单奉为做事的一大准则,甚至因此与同事产生巨大分歧,被自己创办的公司炒了鱿鱼,乔布斯都在坚持。
苹果能成为一大艺术品引领潮流也不置可否了吧。
第二件事:最近看电视,有一个广告拍的特别高大上,也是一部手机,8848钛金手机,万科创办人王石代言的,成功男人的第二件首饰。
但我要说的不是这部手机,而是王石。早些年,52岁的王石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而当时和他一同登山的一位年轻体壮的小伙子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就是这小伙子什么事都做,又是拍照,又是通信,而王石除了登山就是安心休息,恢复体力。
王石的所作所为就是专注,只集中一点,就是要登顶,其余的事情一概不做,这才是最有效率的成功。
乔布斯和王石的成功就是赢在专一了吧,专一就是简单,就是专注,就是对众多目标的断舍离。
而很多时候,难的不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难的是不知道该舍弃什么,往往一堆事情要做,目标太多,就不只从何下手了。
专一不知道“一”是什么,那你应该知道最紧急和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吧。
3、对于感情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人与人之间,在同一时间同一事情上,只能保留一种关系,否则就会感情用事。
这是《我的前半生》里贺涵说的,其实,这就是一种断舍离,对人际关系、对情感的断舍离。
我一向是抵制游戏和追剧的,谁知这个假期竟昧了良心,追了一部剧,其实也不是啦,我感觉这部电视剧拍得挺好的,我是抵制追一些娱乐偶像剧,但这种能学到东西的电视剧还是值得一追的。
别人都追完了我才刚开始,还是老妈串门回来说有部电视剧看着不错,让我搜给她看,我才着了迷。
剧中贺涵当之无愧是个鸡汤王,我写的一些文章别人都说挺鸡汤的,他比我还鸡汤,出口成章,句句都是鸡汤。
可为什么剧中贺涵的话就给人那么深刻的印象呢,这就是成功人士自带的技能。
你若是一个名人,说一句无关痛痒的话,发一条无关轻重的微博可能就会引起蝴蝶效应,但你若是一个无名小卒,就算你说的再有道理,分析的再有条有理,也不过是石沉大海,悄无声息。
虽说是电视剧,但有知识的人还是不一样,聊个天都是满嘴成语,都是高级幽默。
反观自己,还真达不到这种境界,所以,我觉得“说”和“写”还有很大差距的,“说“是即时反应的表达,而”写“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由写到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自己刻意练习。
另外贺涵还是一个挺懂生活的人,相比那个开跑车的海归只会送首饰,而贺涵却乐意花几万买些鲜鱼过小情调的生活。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啊,虽不像霸道总裁那样有钱消费高级鱼,但鲫鱼、鲤鱼我们都可以有啊,一样可以过上惬意的生活,这不在于钱多钱少。
很多人都喜欢贺涵这个角色,而我比较喜欢的角色是陈俊生,喜欢他的书生气,喜欢他的忠诚,喜欢他笑起来很阳光的气质,更喜欢他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的魄力。
我不喜欢的角色是经常自称劳动妇女的凌玲,她工作是特别细心,但这样的女人太过精明,精明过了头就很自私。
凌玲作为一个专科生,从底层爬到大公司是很了不起,但这个世界大多是不在乎你的起点,你的奋斗历程的,它们在乎的是结果。
不管你是出身农民,贫穷困苦,还是家境优渥,资源丰富,结果一样,过程中占了便宜吃了亏也都一样。
世界不会因为你艰辛的奋斗历程而怜悯你,所以,努力即使辛酸也不能有任何怨言,这就是我们这些输在起跑线上的人要忍耐,要坚守,要奋起的。
当然作者也并不是把每个人都塑造的毫无瑕疵,每个角色都有人性上的缺点。我自己感觉也称得上一部好作品了。
以上有点外扯跑题了,下面言归正传,谈到人际关系,我想说一件我自己的事。
前几天,一个多年不见的高中同学突然QQ联系我借钱,一开始我以为是他的号被盗了,就抛出了个“我之前借你的200元和给你充的30元话费还没还我呢”的引子,谁知他信了。
但通话后,确实就是他本人的声音,我又担心他是不是被骗到传销里了,就又联系和他同村的同学,一番打听,同学说他在家呢,前几天还见他平安无事。
这我就纳闷了,后来又问他:“你欠我钱吗?”
他说:“不欠啊,一开始我忘了,因为我信任你。”
我呵呵好嘛!你我又不是百万富翁,230元都能忘了?就因这一点,你信任我,我不信任你。
我搞不懂他在耍什么圈套,为他担心,为他耗费时间精力,他却优柔寡断,不真心相待。因此,不需要纠结什么,即使之前有过交集,也要勇敢地说拜拜。
当然我不能仅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就判断他不可信任,我们之前有过交集,他是什么样一个人我心里十分清楚。
当你不足以深入了解一个人时,就不要去评断人家,你看到的表面现象在你大脑产生的判定也许都是假的。
我个人认为与一个人长时间的正常接触过才能谈了解,即便乐嘉心理学再好,他也不能一眼看透一个人。我们可以学他的方法,但没有真正亲身接触过,那都是纸上谈兵。
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阅人无数,身边的人怎么样,你自己心里应该有各项指标为他打个分,值不值得你为他付出,没人比你更清楚。被陌生人骗是你认知这个世界不足,被熟人骗那就是你识人不准了。
对一些无效社交勇敢说拜拜不是无情,因为他本身就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现在是时候理清楚这些了,不再让没有营养的任何一种人际交往,去阻碍你本可以简单的人脉关系,和那些本不是一条路上的人勇敢说拜拜吧。
当断不断、该舍不舍,只会让你的生活更加混乱,从而徒增无尽烦恼。让人际关系简单化,将精力关注于有意义的感情上,才是最正确的。
4、对于工作
我觉得我们应该断舍离的是业绩,不是不注重业绩,而是不能太在意。
就拿我近期运营的公众号打个比方,我一天可以看上二十遍粉丝有没有增长,有增长窃喜一番,无增长伤心失落,但是若一天时间只专注这件事,看个几十遍,就太不值得了。
所以我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你只要用心写,不要太注重粉丝数量!不要太有功利心!这样会影响你的写作进程。
所以对于工作不要过多考虑升职加薪或者抱怨对错,不要让这些来侵占你的大脑和时间,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本困难重重的case逐渐云开雾散,原来拖沓散漫的自己,也变得专注高效。
从而自然而然赢得了更多人的肯定与支持,这个时候的升职加薪还会离你那么遥远么?
另外,很多人认为有一份朝九晚五,吃死工资的工作不好,单调重复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已得不到提升,那你就勇敢辞职啊,那你就另辟蹊径啊,你不敢冒险,不敢断舍离就接着安于你的现状吧,但千万别抱怨,没人愿意听。
从理清自己的工作环境开始,换一种心态来对待工作,渐渐抛弃你那些多余的想法,该想的只应该是如何做好手下的工作、如何多学习提升自己、如何实现短时高效。
当眼前的东西越来越少,你才知道什么最值得珍惜,什么最值得倾入时间和精力。只和留下的东西与人更深入的交流,你原本觉得“便秘”的生活,才会瞬间变得通畅。
人就和智能手机一样,当内存满了的时候,若不及时清理,就会造成系统卡顿。
So
一切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