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我们寻找答案时,会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亲朋好友的意见,育儿专家的建议,育儿图书的观点……这些声音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时,我们该听从哪一方?这些答案有时让我们信服,有时让我们怀疑,有时让我们不满,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不要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
反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04年秋天,我先生在新疆伊犁支教。那时我已怀孕,也离开了北京,陪他在伊犁。
一天,我从医院做完产检出来,逛街时,遇到一个小伙子,递给我一张宣传彩页。我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份介绍某准妈妈培训班的广告。伊犁的产检项目比北京少很多,我正有些担心、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的指导,因此对这份广告很感兴趣。可是,当我看到上面一行醒目的大字时,立刻打消了参加培训的念头。这行大字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为何对它如此反感呢?因为它让我感到紧张、心烦意乱:孩子还未出生,就想着“输赢”问题,这样下去,一辈子活得该多累啊?人活着,难道就是为了跑赢他人吗……这样的培训班,还是不参加为好。
回到家,我继续翻看从北京带来的怀孕知识手册。这本册子很薄,是我离开北京之前、去社区医院计生部门咨询时、大夫发给我的。册子上面印着怀孕期间一些简单的注意事项,如营养、饮食、睡眠、运动、用药,等等。此后,我没有参加任何培训,只是按照这本小册子上的要求,精心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合理膳食,适当地增加营养;听听音乐,保持愉快心情;散散步,进行适量运动……几个月后,宝宝出生了,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小姑娘。
回到北京以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耳边。不少家长为此忧心忡忡。女儿上小学后,周围的同学纷纷报奥数、英语等课外班,我感觉压力较大,也有过动摇。但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孩子现在还小,身体等各方面都在成长发育,每天完成学校作业已经比较辛苦,不应该再增加负担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因此,我除了在某个暑假给她报过一个短期英语培训班外,没给她报过一个课外班,直到她四年级离开北京去美国。如今,女儿快14岁了,尽管不是出类拔萃,但身心健康、喜欢学习、发展比较全面,令我满意。
去年,我在网上看到有不少文章,纷纷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进行批评,比如:《“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到底害了多少孩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底是对家长的误导还是指导?》《“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骗了多少人》。
《请别误读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的一段话说出了我的心声:“作为父母,我们不必总是刻意于孩子能否抢跑,更不能喋喋不休于孩子是否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揠苗助长,最终带给孩子的只能是身心俱伤。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孩子健康“成人”远比所谓的“成才”更加重要,对孩子来说,父母最好的教育和培养,就是在孩子的快乐成长中给予长情的陪伴。”
网上的这些文章让我感到欣慰,并且更加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从2004年我内心不自觉地反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到2018年我在网上看到这些批评文章,其间经过了14年时间。在漫长的14年中,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假如听到的大多数声音都与我们的想法相反,我们没有育儿经验、也不能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怎么办?
不随波逐流,不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再考虑他的发展问题。
质疑:母婴分床睡更好
2005年春天,女儿出生了。为了夜里照顾她方便,我和先生让她跟我们一起睡。女儿一岁断奶后,我在网上看到,许多育儿专家和育儿文章都建议母婴分床睡。原因有:可以避免睡觉时压到宝宝,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一家三口都能休息得比较好,能增进夫妻感情,等等。
和女儿同床睡的这一年,我感觉非常辛苦,正在考虑分床睡的问题。看到这些建议,我非常开心,便打算试一试。
一天晚上,女儿该睡觉了,我把她抱进我们大床旁边的儿童床,想让她自己睡。可是,她刚躺下,就开始哇哇大哭。一旦把她抱出来,马上就不哭了。如是几次之后,我已经非常清楚:女儿不想睡小床,想和妈妈一起睡!我不忍心再拒绝,便把她抱回我们的大床。
过了不久,女儿开始学说话了。每天晚上睡觉前,就成了我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她坐在被子里,听我她讲故事、唱儿歌,小嘴巴里不时冒出很多有趣的话语,让我捧腹大笑。等到该睡觉了,我就关上灯,拍着她继续睡。她眼睛闭着,小嘴巴仍说个不停,直至酣然入梦。有趣的是,在女儿和我同睡的几年里,有几次,她夜里用小脚丫在我腿上用力地猛抓一下,我以为她醒了,便爬起来去看,不料却发现她睡得正香。
2019年3月的一天,我在一堂心理学课上,听北大心理系高云鹏教授讲到: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母亲有关系。儿童学话阶段,对母亲说出一句话后,如果母亲有响应,那么,儿童的语言发育就快、就好,积累的词汇量就大,语言表达就清楚;反之,如果母亲没有响应,或者母亲不会交流(只会简单重复儿童的话、不会扩大儿童语言),那么,对儿童的语言发育就没有好的影响。
高教授的话给了我启发:女儿从小就特别爱说话,她在1岁半到6岁期间,说了无数让我感觉或有趣、或有思想、或啼笑皆非的话,这可能跟我一直陪伴她、积极响应她的话有关系。每晚睡前,是我们交流最多的时候。假如我们早早分床睡,女儿的语言发育可能不会这么好。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对母婴分床睡的反对意见:有的文章说,过早分床睡不利于建立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有的专家说,独立性不是单独睡觉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当儿童拥有了满足感,不再感觉孤立和害怕,就会同意分床睡;有的妈妈说,她在孩子小的时候,听从了专家的意见,跟女儿分床睡,3岁的女儿每天晚上都在哭声中睡去,现在长大了,性格内向、内心压力再大也不愿意跟自己交流、只是一个人偷偷地哭泣……
网上看到的这些话让我想到:女儿小时候在睡梦中用小脚丫挠我的腿,是否因为感到不安全、想用这种方式来确认一下我是否陪在她身边呢?女儿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却没有表现出很强的逆反心理,仍和我感情亲密、无话不谈,这是否因为在她小时候、我们由于同床而眠建立起了亲子间的依恋关系、她对我比较信任、跟我说话有安全感呢……
也许有些妈妈会说:我们家孩子从小就自己睡,也报了各种兴趣班、课外班,现在各方面发展得都很好,跟我的感情也很亲密。
这种说法我毫不怀疑。因为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家庭与家庭之间也是千差万别,适用于一个家庭的育儿方法,未必适用于另一个家庭。育儿路上,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另外,很多时候,任何一种答案都不完美,做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利有弊。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全面分析每一种选择的利与弊,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种育儿方法,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想方设法将其不利因素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