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建议是有方向的。
一个方向是自己给他人提建议,这是向外;另一个方向是他人给自己提建议,这是向内。那么,好的建议应该指向哪里呢?
1. 我们都喜欢提建议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给他人提建议,不管他人愿意不愿意听,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提建议会带来权力感和掌控感。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三组受试者,都回忆自己的一段经历。第一组回忆自己应他人要求给他人提建议;第二组回忆自己主动给他人提建议;第三组回忆和提建议没有关系的经历。事后让大家评估从这件事情获得的权力感,结果和直觉完全相符:第一组获得权力感最大,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差。
想想也是,他人向你来寻求一个具体的建议,并且欣然接受你的建议,一种自己很牛逼的虚幻油然而生。
第二个是,面对至亲至爱,解决问题的冲动在作祟。
当面对你的孩子时,孩子年龄越小,你在能力、经验、方法等各方面碾压孩子的地方就越多,你就越看不得他笨——至少你自己是这么想的。你想把自己积累多年、自以为是的经验倾囊而授,虽然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领情。
当你老婆因为一些烦心事郁闷得向你诉苦时,你迫不及待地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其实吧,你懂的,她只是想找人倾诉。你乖乖听着就好了,赶紧闭嘴吧。
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往往乐意给他人提建议,而他人一般不喜欢听我们提建议。在太多次好为人师的给他人提建议遭遇白眼时,你应该领悟到一个真理:不要向他人提供未经请求的建议。
在一本育儿书上,我看到了【说教】这个词的定义:
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引导其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未经请求的建议”很多时候和“说教”就是同义词。而面对“说教”,本能上有几个人会喜欢呢?赶紧收手吧。
如果你收不住,分享欲望爆棚或者爱心爆棚,我想还有两种变通的解决方法:
- 公开写作:不针对特定的人提建议,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觉得有用的人自然会来取,甚至还会感谢你。
- 学会引导:教练技巧,GROW模型等等要好好学学。真的要对你的至亲至爱提建议,也要讲求策略和方法。
2. 请求建议更重要
上面我们分析了大多数人喜欢提建议,不喜欢听建议。理智的想一想,大多数人的本能策略非常的不理智:提建议惹人讨厌,不听建议阻碍进步。所以,作为一个理智的人,我们应该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反过来操作。
所谓反过来,就是:多向他人请求建议。
几乎每个人都有你所不具备的优点,你只需要善于发现即可。面对孩子优秀的年长同事,你可以请教他育儿方面的建议;面对不同行业的同学,你可以请教他所在行业的建议;面对有健身习惯的朋友,你还可以请教他健康方面的建议。
大家多少都喜欢讲自己擅长的部分,向他人请求建议,让你们之间不会缺少话题。这简直就是内向人士的沟通宝典,他人也会在给你提建议的过程中享受权利感。你们的沟通应该会相当的愉快。
每个人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对一件事情的评估不可能全面。特别是在你需要作出重要决策前,你非常需要去征求他人的建议。征求他人建议和你的智商以及专业能力都没有关系。
你听说过医生会诊吗?顶级医生可以说是极为专业的一个群体,但是他们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也会通过会诊这种方式来扩充自己的思考广度,以达到做出更好决策的目的。《原则》这本书的作者达里奥,曾经被诊断出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他主动撮合几个不同领域的医生做会诊,最终获得了一个所有医生都认可的最佳治疗方案。这就是寻求建议的力量。
从正反两个方面作了对比之后,我们都知道,建议最好的方向是指向自己。你如果都已经看到这里了,那就请允许我总结一下本文的两条建议:
- 不要向他人提供未经请求的建议
- 多向他人请求建议
我自己已经采纳了这两条建议,呵呵……
相关文章:
如何用GROW模型和下属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