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老公一起去看了《芳华》。赶得是八点半的场,电影136分钟的时长,结束已经是将近十一点,但影院的人不少,还是有点意外。
似乎到了冯小刚这个年纪,心里都会有某种情愫,关于青春、热血,以及逝去的一切。所以当第一次听说这部电影,就恨不能立刻冲到电影院看,仿佛早有预感到它会是美好的、蓬勃的、残忍的、伤逝的。
虽然电影上映的过程几经波折,但不得不说我们还是等到了最好的结果。两个多小时,看着一群年轻人的青春、恋爱、幻灭,没有失望,留下的只有感慨。
《芳华》聚焦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群生活在文工团的年轻人,开场有点奢侈,几乎是整段再现了一场舞蹈的排练过程。观众立刻就被带到了当时的那种氛围里。
在这座文工团大院里,有新来的右派分子的女儿何小萍,有干部子弟的舍长,有父亲同样被打成右派的萧穗子,还有一个熠熠闪光的人物,与人为善、爱做好事、被众人视作活雷锋的刘峰。
你能在这座大院里看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生活面貌,他们是一起排练、一起野营拉练、一起慰问演出的战友,也是共同经历着成长和爱情的朋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群女生穿着泳衣在阳光下的泳池里游泳,还有几个人偷偷挤在一起听邓丽君,觉得那歌声惊为天人。
不同的是,那时人的头脑里还隐藏着一些壁垒森严,比如,他们会认为右派女儿、爱出汗的何小平是酸臭的,不可为伍的;他们会觉得江山是干部子弟打下来的,有点特权不算什么;他们也会觉得,有时候揭发和检举是一种伟大的壮举。
影片最有讽刺意味的大概就是刘峰人生的逆转。电影的前半段,他微笑而和善地对待着每一个人,当小平被舞伴当众嘲弄的时候,他站出来说我和她一起跳,当团里要送他去大学进修,之后就会有美好前程的时候,他把机会让给了另一个人。好的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个人,可当他第一次展露自己的心情,企图表白埋藏已久的爱情的时候,却几乎犯了众怒。
他喜欢的那个女孩叫林丁丁,现在想起来,他的确在帮所有人的时候尤其多的帮过这个女孩,在刘峰第一次说喜欢她,想要抱她之后,林丁丁在宿舍里大哭,说谁都可以抱她,就刘峰不行。
为什么不行?我想,因为那是刘峰,人尽皆知的活雷锋,他好像生来就不该有欲望、有爱情。
再后来,刘峰被调去了川滇连队,再之后,发生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再后来,他抱着赴死的心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手臂。
在这一切之中,他失去了战友情谊、失去了爱情、心也好像渐渐没有了知觉。
他不知道有个叫何小平的女孩其实一直默默爱着他。
何小平从来没有被人善待过,唯一至亲的父亲被关在牢里已经十年,后来终没能挨到平反。 是刘峰把她带到了文工团,在整个大院里刘峰是唯一一个会笑着对她的人。这个外表隐忍,骨子里倔强的女孩,生性里就有一种石破天惊的执着。所以,当所有人都指认刘峰,孤立他的时候,她昂着头喊:刘峰,你走的时候告诉我,我去送你。所以,当刘峰离开了,她甘愿放弃演A角的机会,因为不愿与那些诋毁他的人为伍。所以,一别经年,他成了战士,她成了战地护士,她心里最记挂的还是他。所以,她对着素昧平生的小战士说:我配不上他,他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人。
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脑子里总是不由自主想起赵薇的那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许因为同样是讲述一群年轻人的故事,里面有同样的青春。但很显然,冯小刚讲述的青春,并没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文工团、信仰、战争、精神病院、失落的英雄、被孤立的善良,每一样在今天看来似乎都带着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这是我们不会思考、不会经历的人生议题,但它同样是属于一代人的青春。
我想,也许冯小刚并不是执意要讲爱情,无论是男主角刘峰,还是女主何小平,他们都不是专为演绎一个爱情故事而存在的。但或许人生浮沉、不可言说的苍凉太深太多,唯有爱情可以给生命一点尊严和慰藉。
值得一说的是,尽管都是年轻演员,除了饰演刘峰的黄轩知名之外,其他几乎都是生面孔,但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
还值得一说的是,影片镜头的运用很有特色,似乎是为了营造回忆叙事的氛围,有大量的“摇”的镜头,为了突出影片的真实感,其中还有一场战争戏是六分钟一镜到底,未经剪辑。
电影的最后,定格在站台上一条空空的长椅上,也许意味着,芳华已逝,但故事永远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