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简书的成果
2016年12月15日,开始了简书上的第1篇文章《我的北京故事-北上》,至2017年3月25号,第100篇《我的简书100天》。
开了四个专题:
《我的北京故事》:14篇(未完成)
《小说-之子于归》:6篇(未完成)
《庄子心得》:48篇(未完成)
《随笔、日志》:32篇
莫约写了九万多个字,其中质量不与评判,客观来讲,这是将近五年来写作频率较高的阶段,除了《庄子心得》完全是听傅佩荣先生的讲解录入,余下52篇绝大部分还是自己有感而发或确有事件可描述。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真正写起来了就能够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书到用时方恨少只能说明自己读的书不够多也不够深刻,提起笔抠脑袋在我是常有的事。
尽管如此,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写到100天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了焦虑感,手机打字速度也不再是问题,每天写作成为了一天结束前的固定仪式,它能让我从各种情绪状态回归,安安静静地进入学习与思考时光。
非常感谢盼盼同学,发起了这个充满意义的活动,让我重拾写作带给我的乐趣!
明天将是我们完成百篇写作的小小庆祝仪式,登青城后山,互送百篇打赏金买的小礼物,也算是一段时间的犒赏。
写简书的初衷
翻阅自己的写作记录,从2013年起就没再好好写过一篇文章,微博、微信朋友圈、说说…这些开始普及千家万户后,更是舍不得花时间来写上超过一百个字的文章了。
快速的信息化时代已经让我们满足于快餐化的表达,不想也不愿意做多一步的思考,结果就是我们在大量地接受信息,来不及整理思考,被迫断章取义,偏听偏信,丧失自我的判断力,炫耀、攀比、作秀、浮躁…疯狂地需要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刷爆存在感。
在盼盼同学的睿智提醒下我在年初毅然关闭了每天花费很多时间的微信朋友圈,已经快三个月了,我发现离开刷朋友圈是可以的,我不再受朋友圈里的各种信息干扰,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安心安静地做下去。
简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输出平台,让我在想要表达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去处,因为玩简书的朋友不多但都是莫逆之交,完全不必有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观点的任何顾虑。在这里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不逢场作戏也不虚情假意。
写简书的过程
开了《我的北京故事》的专题,这是一直以来都想去记录的故事。从20岁离开四川到北京再到31岁离开北京回到四川,北京记录了我十年光阴,十年间发生了太多,改变了太多…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悲欢离合在那座城市里不断上演落幕,在我这些年有些空档的脑子里来回播放,那些人那些事……
写到第15篇时我发现回忆越来越坚难,不是不记得,而是太过真实纠结,牵绊我一生的人和事将逐一出场,我该用怎样的心情与认知去落笔而不失客观与深情?
这一系列故事还将继续,即使艰难也要一点一点写出。
《之子于归》的小说源于一时在脑子里浮现过的一个场景就冒然激动地开始起了文。这真是一个极大的冒险,由于没有故事框架,没有人物设定的推敲,写到最后故事走向都难以把握,加上这部小说我已经是在写小说的路上无数次的尝试了,最终都烂尾,总结以后也会觉得失败在意料之中。
写小说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屡战屡败后我依旧保有最初的热情,也许要经过很长的时间,需要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认知的深刻、技巧的打磨…我才能再次提笔,没有关系,我从现在起开始准备。
《庄子心得-听傅佩荣讲庄子》这个系列的书写,完全是知识的输入。随着庄子思想的认知,越来越感到道家无穷的生命智慧,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愈深,感到无力与遗憾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都在追寻生命的真相,怎样做到逍遥于世,活得充实快乐,庄子的思想给了很大的启迪与力量。
未来《庄子心得》还将继续更新下去,反复阅读也会受益匪浅。
未来的想法
简书的百日篇算是结束了,下一阶段,写作还是会作为我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存在。只是下一阶段,日更的频率会做调整,还是希望能够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文章。
最后用苏东坡说作文章的一段话来勉励自己: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